刘备应聘
㈠ 刘备如何面试诸葛亮
?1?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为世间美谈。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刘备当时47岁,而诸葛亮当时27岁,两人相差20岁。那么47岁的刘备,是如何招聘到27岁的诸葛亮的呢?现在老板应该像刘备学习怎样广纳真正的人才!
首先身为公司的老板,你应该明白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吧!
与曹操相比,刘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不强。所以他急需一位有较强的战略眼光;有较强的分析思维;有较强的求职动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经理人来辅佐他。
?1?刘备通过什么方式招聘?
三国时期没有现在的网络功能,发个招聘信息,发个传单就行,所以招聘的渠道和手段相对较少。像刘备这样的典型的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招聘人才自然不能与曹操相提并论,但刘备却很聪明!
1.打着刘皇叔恢复汉室的旗号为品牌
2.主动出击搜索像刘备一样有抱负想创业为动力,然后一起拉帮结派,从而引起诸葛亮的兴趣
?1?刘备为什么看中诸葛亮?
?1?1.看学历,虽然诸葛亮没有刘备曹操教育环境好,如果说刘备曹操是211院校毕业,那诸葛亮起码也算二本院校毕业吧。
2.看出身,诸葛氏在荆襄地区虽不是什么富二代,但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起码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3.看气质,《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综合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高富帅。
4.看才学,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可见他的评价极高。
5.看志向,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志向远大,是有意要出来当官的。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虽然不是在职员工,只是一个应届生,但他志向远大,潜力无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但话又说回来,刘备哪些地方又能够吸引到诸葛亮呢?
1.首先有理想、有抱负,这是老板必须具备的,不然跟你怎么有肉吃,这些刘备具有(恢复汉室)
2.有发展空间,毕竟自己是个应届生,不像曹操、刘权、袁绍集团那边,人才济济,诸葛亮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但在刘备这里,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3.刘备有诚意,三顾茅庐不单单只去了三次那么简单,不光是上门拜访三次这么简单,而且每次上门,关羽、张飞都不耐烦,而刘备总是很沉得住气。特别是最后一次,刘备见诸葛亮之前还特地吃了三天素,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当男神的节奏。
很多企业之所以业绩不好,是因为员工的动力不足。
员工之所以不能像老板一样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工作,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是为自己干,公司的业绩好坏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他们根本不关心公司的业绩,而是只关心他自己的工资收入。如何调整布局?如何转亏为盈?如何业绩暴增?
㈡ 面试题:曹操刘备孙权谁适合做经理,谁适合做销售
我仔细研究过三国演义,我来简单的说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刘备适合销售内.
销售与性格有关系容:
第一: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无论对任何人.曹孙两人做王多年,高高在上,很难与平民打成一片.
第二:会搞关系,单从刘备投过这么多人,且非常多的人说他是仁义之人(不管是真仁义是假)
第三:刘备具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对人就销售自己:"我乃中山靖王之后孝靖帝玄孙刘备" 用他的真诚人们也非常相信他.
第四:真正高级销售人员是很少说话的,刘备正是如此.(可能很多人观点认为销售人员口才好,爱说话.而高等销售人员口才好是真,都不怎么喜欢多说话.但一开口就恰到好处,让你心里诚服.这是非常的内练本事,一般话多的销售员是做不了的.)
㈢ 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现今企业的老总,你需应聘求职谋生,你选哪个呢
如果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家大公司的老板,三家公司呈三国鼎立之势,你会进入哪家公司,选择谁当你的老板?
那么,员工在选择企业和老板时,往往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第一,薪水待遇
第二,工作平台
第三,上升空间
第四,企业发展前景
第五,老板
在这些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薪水待遇排在第一位,说明员工对物质上的需求很重视这也是员工个人价值的体现。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且不仅要有“钱”还要有“权”。
反观上述三个人,谁比较懂得分钱和放权呢?大多数人会选择孙权,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曹操或刘备。孙权可以做到“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三者当中,孙权在分权管理方面确实做的最好。他从不揽权,将权利均匀地分配给了手下,因此能够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㈣ 两次面试失败,孙权和刘备为什么都不喜欢庞统
庞统在孙权和刘备那里面试失败,有两方面因素:
1、孙权和刘备先入为主,以周瑜和诸葛亮的标准来选人
2、庞统性情孤傲,没有放下身段打动孙权和刘备
另外,庞统长相确实差点,这也是面试失败的原因之一。
㈤ 假如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是否主动去应聘呢
所谓历史真相,其实是很难去做断定的,尤其是史书上所描写的事件,到底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作者想让你看到的呢?
在没有旁征博引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去判断一件事的真假,不过三顾茅庐这件事,恰好我们是有很多根据来说明这件事的真实性的。
专家给出的答复是,各打五十大板,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三顾茅庐完全不对,也不能说诸葛亮去见刘备完全错了。所以专家认为应该是诸葛亮主动去见了刘备,但是刘备当时没有在意诸葛亮。后来在意了才再去拜见诸葛亮的。
这个说法就比较有意思了,也就是说《魏略》记载了真实故事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诸葛亮去拜访刘备的部分,而《三国志》则记载了后半部分,也就是刘备拜访诸葛亮的部分。
其实我觉得这么说虽然照顾到了两本书,却也伤害了这个故事原来的面貌。且不论《魏略》的真实性,单纯看三顾茅庐这件事,我们会发现,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忠诚效忠,全部都是正能量。
之所以这对君臣千古少见,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能量都是可以激励大家上进的,而不是自暴自弃的。
很多人黑刘备狼子野心,黑诸葛亮专横跋扈,可这么黑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标新立异,为自己博取名声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㈥ 学校要招聘校长,就业处长,辅导员三名管理人员,现有,诸葛亮,刘备,白骨精,李白五人应聘,如果你是主
三国时,诸葛亮设都江堰堰官,诸葛梁工绠地方..卧龙岗还都江堰景区版,当然,说的是刘备卢.. 3护发也算权是巧妙
刘备蜀后,经过战国兵开了充足都江堰水利工程提供通过增加?农田灌溉,粮食仓储的面积有很大的帮助的备份,然后都江堰诗句给了雄霸一方的基础和空间
李白,杜甫,陆游写了说明,都江堰在四川,这是舒,约成都啊,像李,几首诗杜,,,大陆,?等..有许多
㈦ 刘备是如何面试诸葛亮的,老板必须要知道的方法
刘备为什么看中诸葛亮?1.看学历,这得从他的老师说起。诸葛亮的老师到底是谁,众说纷坛。但是,与刘备的老师卢植(官至尚书)、曹操的老师乔玄(官至太尉)、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等官方名士相比,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知名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说刘备、曹操是985高校毕业的,诸葛亮只能算二本毕业。在学历上,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优势。
2.看出身,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他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3.看气质,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小诸同志颜值爆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助理。综合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高富帅。
4.看才学,认识诸葛亮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5.看志向,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志向远大,是有意要出来当官的。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虽然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待业青年,但却是一个高 潜质人才,既有才学,又有人脉,求职动机又强,符合刘备招聘条件中的前四条,所以刘备要选他。
刘备哪些地方吸引诸葛亮?
1.有远大抱负,对于老板来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老板有抱负,下属跟着你才会有肉吃。
2.发展空间大,像曹操、刘权、袁绍集团人才济济,诸葛亮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但在刘备这里,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3.刘备有诚意,不光是上门拜访三次这么简单,就是在今天来看,让一个60后的老板去找一个80后的应届毕业生,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每次上门,关羽、张飞都不耐烦,而刘备总是很沉得住气。特别是最后一次,刘备见诸葛亮之前还特地吃了三天素,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当男神的节奏。
刘备是怎样测评诸葛亮的?
1.是面试方法恰当,刘备在面试诸葛亮时,问了一个问题:“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表面上看是在向诸葛亮请救,实际上是在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
2.是面试流程严谨,在面试前刘备做了背景调查。面试时,刘备先考察诸葛亮的能力,之后再谈入职一事。这样一整套流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衔接顺畅,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恰到好处的。
3.是注重试用期的管理,刘备把诸葛亮招聘进来之后,没有不闻不问,而是“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这是一举三得,一来讨论了业务问题,二来进一步考察了诸葛亮的能力,三来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起到了激励作用。
想要员工稳定,自动自发,忠诚度高就要了解员工需要什么。只有满足员工的自私,员工才会满足你的自私,所以:
1、要通过设计良好的分钱机制能够让员工通过努力赚到钱,统一立场;
2、打造完善的内部培训系统来满足员工对成长的需要;
3、最重要的需要有好的员工晋升机制、职业生涯规划、公司组织架构来满足员工对前景的需求。只要满足这三点,员工会自动自发、每日每夜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吗?
㈧ 我曾经在百度知道里看过一篇搞笑版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主动去刘备那应聘,谁知道
毕业前夕,南阳大学的学生们都忙着参加各种人才洽谈会,到处寄简历,疲于一次又一次地面试。只有博士生诸葛亮与众不同,一个人整天晃晃悠悠,怡然自得。据说他根本不想工作,他曾在宿舍里宣布:"我就是整天去泡网吧逛大街,但我绝不会从基础工作干起的!我的才华是用来对民族的未来产生影响的!怎么能浪费在每天八小时上下班给领导端茶倒水递烟灰缸上?"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对诸葛亮进行了“地毯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当然,内容无非是大家熟悉的,什么降低求职预期之类,但效果全无。最后,他们打通了诸葛亮的哥哥——东吴集团公司高级职员诸葛瑾的电话,要求家长支持学校工作。诸葛瑾这人最大的特点是听话,不管是自己公司的领导还是弟弟学校的老师——他从小没有父爱,特别渴望别人管他,只要有人管他,他什么都听。他立刻停止给诸葛亮寄生活费。真正奏效的还是这一招,诸葛亮马上加入南阳大学的求职大军。
不过话说回来了,求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诸葛亮一没经验,二没业绩,三没门路。加上当时商界混乱,企业间恶性竞争十分严重,每年都有大批企业倒闭关张,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小。因此,诸葛亮一直没找到一家愿意接纳他的单位。
………………………………………
………………………………………
虽说蜀汉公司副总经理的位子空下来了,但凭空推荐一个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水镜教授在家憋了两天,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还是两个字 ---包装。
先给诸葛亮伪造一张的"五好学生证书",上面写着:
一心匡复国企——德育优;
博士学位,智商二百五——智育优;
身高185cm,业余CBA——体育优;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美育优;
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躬耕南阳——劳育优。
然后再让诸葛亮把网友们在"企业战略论坛"网站发表的文章东拼西凑成的论文《我在南大隆中楼对当前商界态势的观察》,简称《隆中对》,水镜教授再帮他修改润色成稿,背熟了专等面试时用。水镜教授知道,诸葛亮办具体事的能力远不如徐庶,但理论分析能力和口才却比徐庶强得多,这叫扬长避短。
然后就该给诸葛设计一些外在的东西了,这方面,水镜教授充分借鉴传统文化,利用传统命理学,相学,预测学,及传统文化的某种特殊魅力大做文章。他创意出"卧龙"两个字,还让诸葛亮练了两个月的太极拳,好让他的气质中有股仙风道骨的味道,还要求他每天要多睡觉,充分体现一个"卧"字,以便给人一种万事都胸有成竹的感觉。
最后,请黄承彦教授当"托儿",这也是水镜教授的独创。不过黄承彦教授也是实心帮忙的,因为诸葛亮已经成了他的干女婿了。前几天诸葛亮和黄教授的女研究生,也是他的干女儿见了面。这位女研究生丑得是一塌糊涂,不过谈吐倒也风趣,感情更是炽烈。两个人都是严重饥渴的青年学生,自然烈火干柴一般,不久便有了夫妻之实,这时诸葛亮才发现,女研究生已不是处女了。
"都是那糟老头子……"女研究生哭诉道,原来,干爹黄教授早已经占有了她,现在又不想要她了,所以设法把她推出去。
诸葛亮本想发作,但一想自己蜀汉副总还得靠黄教授帮忙,于是强压下这口恶气。再说,这种有过痛苦经历的女孩子才可靠,象小乔那样千人捧万人追的的那种,搁在家里怎能叫人放心!果然,这个女研究生后来成为诸葛亮的贤内助,事业上帮了他很大的忙。
12
再说刘备,正为徐庶跳槽的事伤心呢,突然接到自称是"水镜猎头公司"发来的电传,说目前开业促销,服务费八折。刘备心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再一听说把诸葛亮推荐给他,心里就更高兴了。上次就是本来想找诸葛亮,后来却找着徐庶的,他觉得自己和诸葛亮肯定有缘。另外,"水镜猎头公司"联合"企业战略沙龙"等几家机构共同创办了一刊《天下英才》杂志。第一期就刊登了一篇介绍诸葛亮的文章,还登了诸葛亮的照片,只见他穿一件文化衫,上面写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几个狂草大字,正凭栏远眺,看似有经天纬地之才!前两天,蜀汉公司搞信息化建设,刘备头一次上了网,巧的是,他第一个游览的网站便是“企业战略沙龙”,斑竹的名字又是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在刘备眼里几乎成了神话人物。
刘备同意与这位诸葛亮见见面,按道理,水镜终于可以歇会了,成不成就看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了。但水镜教授这样一个精英知识分子,他心里自然明白,猎头公司的生意要想成功,今后的每一步都要掌握主动。在他的策划下,面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
水镜对刘备说:"要想获得高级人才,雇主就要到到被面试者家里拜访,这是现在国外最流行招聘方法。"然后告诉他诸葛亮住的地方叫"茅庐",位于我们学校最富有田园风景的地方,怎么怎么怎么走……
刘备没出过国,一见有点现代气息的东西,肯定会先就晕得不知东南西北了。通向茅庐的一路上,全是名牌大学所特有的假山、莲池、柳荫、草坪,刘备只觉心旷神怡,物我两忘。说着来到学生宿舍区,这时突然看见十来个学生在草坪上嬉戏,仔细一听,他们正在说关于诸葛亮的校园民谣呢!只听一个高个子男孩在问,另一个学生在答:
“诸葛亮三吃带鱼 --- 不吐小刺。诸葛亮七吃涮锅 --- 拾拾放放。诸葛亮泡妞要二手货 --- 为事业着想。……”
“不对,不对。是诸葛亮三气功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七擒孟子获——收收放放”。大家更正道,但没人对最后一条校园民谣提出异议。
刘备心想,诸葛亮名气可真大啊!敦不知这都是水镜猎头公司安排好的:凡参加此次"推介诸葛亮"活动的大学生,毕业后求职可获得水镜猎头公司的优惠打折卡。
可刘备来到宿舍楼,却听看门的大爷说,诸葛亮今天上午背着包出去了,说是要到全国各地走走,会会几个老同学。
原来得知刘备要来见自己,诸葛亮想了一整天,越想情绪越低落。凭他的学识和分析能力,完全明白蜀汉公司早晚得完蛋。难道真要把自己交待给这么一个早晚得完蛋的公司,交待给那个长了两只特别夸张的大耳朵的刘备?思来想去,决定不见刘备,又怕突然变卦没法跟老师交待,于是不辞而别。
过了两个月诸葛亮回来了。背包还没放下,水镜教授就来做思想工作了。水镜教授倒底是老学者,两句话就解开了诸葛亮心里的疙瘩:
"一个人价值不在于他从事的事业能否成功,而在于他是否给后人塑造了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理想人格。一个人从事的事业越是困难,从中所传达出的精神力量就越发动人。这就叫做'知其不可而为之'。当然,你要做好献身的准备,你必须对你从事的事业'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说到这里在水镜教授激动地站起来,"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混乱社会,越是坚持理想就越是可贵。在你的工作选择上,再也没有比复兴一个国有企业更体现人生价值的了!"
诸葛亮感动的哇哇大哭,简直有种醍醐灌顶、今日方悟的感觉。他用泼墨法把"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几个大字写成条幅,挂在墙上作为终生座右铭。
13
刘备也真是水镜教授的好客户:上次没见到诸葛亮,回去后竟茶不思饭不想。天天打电话问诸葛亮回来没有。今天听地诸葛亮回来了,于是带着关副经理和张副经理专程打的而来。
校园景致还是那样诗情画意,连张副经理这个老粗都"啧啧"惊叹,大学里好有品味!这时,一个奇丑无比的女生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只见她一边走一边吟诗:
"校园大门二十步,一幢宿舍常漏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舍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被褥交加列床铺,三餐饭盆气味浓,高级吉它进口货,便携电脑压群星。屋里先生独幽雅,闲来上网灌点水: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刘备本来就想诸葛亮想得大脑缺氧,这会更犯了糊涂:"没听说诸葛亮是个女的呀!"但还是上前问道:
"请问你是诸葛亮小姐吗?"
只见那女生笑得是银铃串串,杨柳摇摇。冲刘备顽皮地一挤眼睛道:"你这人可真有意思!我怎么会是诸葛亮呢?我只不过是他的小学妹罢了。不过我认识你呀,你是蜀汉公司的刘总啊!"
刘备很奇怪,怎么一个小女生都认识我呢?只见那小女生嫣然一笑,解释道:"我常听猪哥哥谈起你,他常说,你长着好好大大的耳朵,他更常说,你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企业家,所以我好好崇拜你哟,做梦都想见到你……"
大家知道,这就是诸葛亮的未婚妻,黄教授的干女儿,她也是水镜请来的"托"。刘备对这女生印象挺不错,他平日最讨厌浓装艳抹的新潮女性(比如因为讨厌小乔从来不看"东吴卫视"),喜欢这种既朴素又天真的。要不是他天生重男轻女,肯定会把这女生也招走的。
可一进宿舍楼,却听看门的大爷说,诸葛亮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动手术去了。
原来面试前半个小时,诸葛亮突然严重怯场,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怎么回事——毕竟,这是他人生头一次面试嘛!于是溜之大吉,到校门口时正好看见刘备从小车里下来。
14
这回连水镜教授都气坏了,说:“诸葛亮下次你要是不好好配合我就把庞统推荐给刘备了。”未婚妻更是气得一边给诸葛亮煲汤一边三番五次地晕倒。这是所有贤良女性的共同特点:如果她们认为丈夫有什么不对,嘴上决不会说什么,就是一味的自虐,这样一来丈夫再有理也没理了。
诸葛亮赶忙里里外里陪了很多不是,说大家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说来也怪,这样一来刘备反而更看重诸葛亮了。也许招聘人才和追求异性差不多:他(她)越躲着你越想追,如果他(她)追你你倒想躲着。刘备现在想诸葛亮都快想成精神病了,每天得搂着从杂志上剪下来的诸葛亮的照片才能睡着。一听说水镜教授又安排了第三次面试,马上带着两位副经理,开着自己那辆桑塔纳来了。
这时已经到了冬天,刚下完一场大雪,校园里一片银白,学生们都放寒假了,四下空旷无人,映入眼帘的只有一位在雪中漫步的老教授模样的人。只见那老教授瘦弱单薄,步履蹒跚,看上去挺可怜。关副经理说:"老九们就是都跟有神经病似的,这么老的老头,大雪天偏在外面遛哒,这不是找病吗!"
但刘备不这么想,他从小就特别想上大学,但没有机会上,所以特别愿意跟知识分子亲近,看见那老教授那么年迈,气度又那么文雅,顿生敬仰之心,忙跑过去问:"老先生,这么冷的天您怎么一个人在外面?"
那老人长叹一声道:"天道失纲,世风日下,人们只图赚钱而不顾理想。每每想到、看到这些我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难过,所以出来走走。唉!现在年轻人啊,只要平均一百个里面,不,一千个里面,有一个象诸葛亮那么有理想的,这个社会就有希望!"说着,竟然流下两行热泪。
刘备也跟着流下两行热泪:"我也有同感啊!老先生,实话对你讲,我现在正在找那个诸葛亮呢!等我找到他,一定好好干一番事业,重振我们国有企业的雄风,还您一个清平的社会!"
这老教授便是诸葛亮未来的干岳父黄教授。听刘备一席话,加之目睹刘备清鼻涕都流到下巴上了,黄教授差点乐出声,于是赶快边装咳嗽边开开溜,剩下刘备一个人还在感慨……
待刘备到了宿舍门口,他备专门问看门大爷诸葛亮在不在。大爷说,在呢,一天都没见出去。来到"茅庐",门轻轻一推开了,只听里面鼾声大作,再看有人正睡觉呢!刘备天天看诸葛亮的照片,当然认识这就是诸葛亮。
原来诸葛亮怕面试怯场,就吃了点镇定药,没想药吃多了犯困,竟不知不觉睡过去了。
"这小子都什么时候了还睡觉,快在他耳朵旁边放个摔炮。"关副经理说。
"还用放什么摔炮?只要俺老张象当年在当阳桥头那样大喊一声就行了。"张副经理说。
"别别!"刘备说,"他肯定昨天熬夜读书学习了,咱们等他睡醒再说,你们俩走路轻点,别吵醒他!"
两位副经理气坏了,他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到校门口的网吧打CS去了。
可能那镇定药的药劲大了点,天都黑了,诸葛亮才睡醒。一睁眼看刘备正坐在床头,正深情地注视着自己,吓得他差点又晕过去。
刘备急切地说:"我可找着你了,快,跟我回公司吧!"
诸葛亮刚睡醒,懵懵懂懂地说:"可是.......还没面试呢?"
刘备想:"对啊!我付给猎头公司那么多钱,不面试两句那不亏了嘛!"于是把自己准备了好长的时间的面试台词一板一眼地背出来:
" 我有重振蜀汉公司雄风的理想,但苦于目前企业负担过重,内部人浮于事,外部竞争激烈,而我本人能力又有限,因此企业一直在停产的边缘徘徊。为此,请你为我们蜀汉公司今后的发展设计一个战备规划。"
好在诸葛亮也没把《我在隆中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观察》的台词睡忘,于是也背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大魏公司资金雄厚,而且具有一定政府背景,千万不能与他们正面竞争。东吴公司是成熟的民营企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内部非常团结,所以必须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而不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当今时代,资产重组是一重大趋势,荆州公司和益州公司是我们下一步兼并的目标,兼并它们以后,我们的实力会有一个极大飞跃,这时,我们要将目标转向大魏公司……"
正说的高兴,一看刘备:已经睡着了。原来每次面试的前一天晚上,刘备都要激动地失眠。现在终于见到诸葛亮了,精神一放松就睡着了。诸葛亮咳嗽两声,刘备一征,忙问:
"你对待遇有什么要求?"
诸葛亮牢记水镜教授的交待,不加思索地说:"我不计待遇,只想干点事业。"
刘备大喜。于是亲自开着桑塔纳把诸葛亮接回公司,从此委以重任。诸葛亮后来的“丰功伟绩”大家都是知道的,因为他特意请过一位叫罗贯中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写书专门为他吹捧过,这里就不必赘述了。唯一遗憾的是,水镜教授后来厌倦了商品时代的尔虞我诈在,不免心灰意冷,决定归隐山林,不再开猎头公司了,他独创的各种猎头经营方法没能流传下来。
㈨ 面试 问题刘备,张飞,曹操,诸葛亮,周瑜谁适合做销售.视屏
刘备适合做销售
㈩ 三顾茅庐,是招贤还是应聘呢
关于“三顾茅庐,是招贤还是应聘”这个问题,在下以为“招贤”这一说法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甚至予以为与其说是“招贤”,不如用“求贤”才更为准确一些。
最后,鄙人再来说说题主所问的“诸葛亮哪一次是真的没有遇上刘皇叔”。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因为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提到了“三顾”之说,也就说明皇叔前两次求访确实都没能见到诸葛亮,否则也无需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造访草庐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鄙人所说的“求贤”要比“招贤”更精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