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的自我保护
❶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当你步入大学的校门时,你就已经远离了家门,踏进了半个社会。昨天的你还依在父母的怀里听他们的叮咛,今天却要独自去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纵使你身处高等学府,身为天之骄子,但因你的单纯与幼稚,有时也难免被这种社会所蒙蔽。
新时代的大学是开放型的,是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所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你得防盗。屡屡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偷盗事件,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由此发生的案件,有些造成学生的财产损失等问题,如:宿舍没有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夏季开门休息;高档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快译通、MP3等随意乱放;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或将银行卡到处乱放,取钱时不注意保密,卡与身份证放在一起等等,这些一方面可以诱发犯罪,另一方面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这是导致校内失窃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你得防骗。诈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利用学生们的同情心骗取财物。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冒身份、虚假文件、施小恩小惠等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还有一些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
再次就是如果你是女生,还要防流氓伤害实施不法侵害。在校女大学生、女研究生遇害事件,令人感到痛心和震惊。女大学生被害案件的增多表明,一是以女大学生为侵害目标的刑事犯罪活动已成为近来扰乱社会治安的新特点;二是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亟待加强。我认为,除应加强社会治安,加大对侵害女大学生的犯罪分子打击的力度,要加强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外,女大学生也要切实注意自我保护,增强对不法伤害的防范能力。
我希望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你非常有益:
第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大学生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不多,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做一个善于自我保护的有心人。
第二,要切实加强防范意识。防范意识不仅是自身安全的有效屏障,而且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素养。
第三,要提高应变能力。特别的女生,女生大都身单力薄,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不法伤害的对象。遇到歹徒侵害时,女大学生往往孤立无援,而对方身强力壮,人多势众,这时若一味硬拼,不仅难以脱离险境,而且会危及生命安全,最好的方法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与之周旋,用智慧摆脱坏人,避免不法伤害。据《法制日报》报道,北京某大学一女学生面对一身高体壮的外国人的伤害,机智地与之周旋,终将歹徒的舌头咬断,保护了自己,并为警方破案提供了证据。
第四,切勿因为一时的好奇心或义气之说而自我暴露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即怀念昔日的亲情、友谊,又渴望新的友谊。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一方面对他人要真诚,要自尊、自爱,另一方面是要看清所交往对象的真面目。好奇和金钱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
第五,你要增强法律意识。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在学校里,如果不是专业学习法律的学生,通常是通过开展法制教育,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开《法律基础》课程等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学有所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保护自己,并不去伤害他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有利于增强其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使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技术的同时,自身的遵纪守法意识也得到强化,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成长的重要环节,谁能保证不被形形色色的骗术诱导呢?谁能保证能避免时时存在的隐患呢?谁又能保证能永远抵抗网络陷阱呢?谁又能时时保证良好心理状态呢?作为大学生,拥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自己安身立命高招,形势不容缓;也是立足于人生的考验,正视一切困难的必须。
我衷心地希望你平安度过大学时光,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美好的明天等着你!
❷ 大学生在求职中如何自我保护
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公司情况及背景,看看公司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单位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投诉或不良记录等。大学生在求职中自我保护:
1、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防止钱财被骗,保护好个人各种有效证件安全。一些单位或个人打着招聘的旗号,收取高额报名费、培训费、考试费、体检费等,甚至要求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还有一些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毕业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一旦上当受骗,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2、无论哪种形式的面试或预约,切记:在出门前,一定要给家人、老师或亲朋好友留下要去招聘单位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包括固定电话),以防万一,以备查用。正规的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若招聘单位面视地点选择宾馆等临时租借来的地方,要高度注意,谨防上当受骗。接到面试通知时,要问清对方的办公地址和固定联系电话,若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只接受女生,且对专业没有什么要求的招聘信息。女生同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只有在对公司有确切可信的前提下才可去应聘,另外尤其是女生要避免到私人场所或晚上去面试。
4、非正规渠道获得的一些招聘信息已经过时或失实,毕业生却为之耗费了许多财力、人力和时间。非正规渠道的招聘信息,欺骗成分也会相当大。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对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核。理智看待高薪高职,现在有很多虚假公司就是利用毕业生期望高职高薪的心理,打出诱人薪水福利待遇来欺骗毕业生。大家在求职时应该理性、理智地看待薪水福利等各种待遇,切不可盲目,不假思索;
5、如果是通过职业介绍中心等中介机构找工作,一定要弄清其是合法还是非法。正规的职介机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及政府的严格管理,收费必须开具有效的票据。合法职介机构应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
❸ 大学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途径与方法,简洁版
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受损。
对于刚刚出道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据调查,有6—7成求职者曾落入过“求职陷阱”。
1、陷阱名称: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
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 陷阱名称: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
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3、 陷阱名称: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
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
危害:
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
如何规避:
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4、陷阱名称:短信招聘陷阱
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
危害:
求职者如果轻信这些短信,会白白浪费了钱财或者透露了个人信息。
如何规避: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
总之,权益是权利人享有的权利和相应可获性现存利益和将来利益的形而上的概括。权利和利益处于深刻的统一之中,权利是利益的有效调整机制,是权益的法律表现形式,利益是隐藏在权利背后的根本物质内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受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的权益很少关注。大学生权益,就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应享有的权利。
❹ 简述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不能够识破一些骗局或者谎言
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警惕心不高
交友不慎,容易轻信他人
难以抵制诱惑,功利心太强
思想单纯,逻辑简单
侥幸心理过重
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过于沉迷网络生活
心理不成熟,有的大学生是存在心理问题的
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特立独行,不同劝告
对于学校的讲座教育等不重视,直到出事为时晚矣
❺ 在求职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就业陷阱
1、要到正规的有执照及正规营业办公场所工作。
2、对公司的性质及业务范围要清楚,明了,不能含糊不清。
3、要注意咨询薪水及发放情况。
4、对自己所在公司所任职的职位要了解,清楚明了,并清楚自己的能力,薪水合理。
5、每个企业在用工时都有清楚的职位及报酬,不要盲目的追求高薪,因为那只是甜蜜的陷阱。
(5)大学生求职的自我保护扩展阅读:
求职技巧
1、择时而动
上网的高峰一般集中在中午和下午5点到午夜,这段时间内上网传输速度极慢,填写有关求职表格还会出现错误信息。避开这段时间,特别是上午六点到八点这段时间,同样的设备能让你享受“飞”起来的感觉。
2、多开窗口
同时多打开几个浏览器窗口,有助于节省传输时间,也可以在一个窗口输入个人信息,在另一个窗口查看就业信息。
3、留意首页
一般每个网站都会在首页放上“最新消息”,很多求职者都忽略了这一点,其实“最新消息”里往往包含了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政策信息。另外,首页上的网站内部结构与索引也十分重要,如果时间允许最好不要错过。
❻ 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防范能力。大学生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不多,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做一个善于自我保护的有心人。
第二,切勿因为一时的好奇心或义气之说而自我暴露。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即怀念昔日的亲情、友谊,又渴望新的友谊。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一方面对他人要真诚,要自尊、自爱,另一方面是要看清所交往对象的真面目。好奇和金钱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第四,要提高应变能力。特别的女生,女生大都身单力薄,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不法伤害的对象。遇到歹徒侵害时,女大学生往往孤立无援,而对方身强力壮,人多势众,这时若一味硬拼,不仅难以脱离险境,而且会危及生命安全,最好的方法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与之周旋,用智慧摆脱坏人,避免不法伤害。
❼ 大学生如何对就业侵权行为进行自我保护
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受损。
对于刚刚出道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据调查,有6—7成求职者曾落入过“求职陷阱”。
1、陷阱名称: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
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 陷阱名称: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危害:
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如何规避: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3、 陷阱名称: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
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
危害:
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会因此失去了别的工作机会。
如何规避:
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4、陷阱名称:短信招聘陷阱
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
危害:
求职者如果轻信这些短信,会白白浪费了钱财或者透露了个人信息。
如何规避: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
总之,权益是权利人享有的权利和相应可获性现存利益和将来利益的形而上的概括。权利和利益处于深刻的统一之中,权利是利益的有效调整机制,是权益的法律表现形式,利益是隐藏在权利背后的根本物质内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受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的权益很少关注。大学生权益,就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应享有的权利。
❽ 大学生求职中如何自我保护
在求职时,要认真选好单位,不要是单位就投简历;在其他竞争对手面前,要自信、礼貌;在考官面前,要特别注重礼仪
❾ 求职中如何自我保护
1.简历中不要含有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待遇非常好但要求非常低的要警惕
3.求职中的收费问题要警惕,押金,服装费,培训费都是不合法的
1、陷阱名称: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如何规避:
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 陷阱名称: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
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
如何规避:
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3、陷阱名称:短信招聘陷阱
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
如何规避: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