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臨時工作 » 手工藝活態館新聞

手工藝活態館新聞

發布時間: 2021-03-06 00:15:31

❶ 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製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又可以將民間藝術分為繪畫類、塑作類、編織類、剪刻類、印染類等等。從創作者的角度看,民間藝術是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體,以滿足創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補充家庭收入為目的、甚至以之為生計來源的手工藝術產品。從生產方式看,民間藝術是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以父傳子、師帶徒的方式世代傳承的。從功能上看,它包括了側重欣賞性和精神愉悅的民間美術作品,也包括了側重實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裝飾品。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充分反映了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飽滿粗獷,色彩鮮明濃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求吉納祥、驅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玩具類的民間藝術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綜合材料所制玩具等。傳統玩具是指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手工製作玩具,俗稱「耍貨」。它們與民俗關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傳承歷史。傳統玩具的生產採取了一家一戶的作坊式加工方法,成為代代相傳的地方和家族手藝,其材料大多採用天然的泥、木、竹、石、布、面、金屬、皮毛等等。傳統玩具的題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表現的是民眾的信仰、習俗和戲曲、傳說、民間文學等內容。它的造型、色彩和結構隨意、主觀,具有原始文化和鄉土藝術的特點,反映了中國的傳統審美觀念。傳統玩具豐富了中國民間的游戲及體育活動,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時,人們既得到了娛樂,亦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而共同參與的游戲或競賽,更使人們增進了情感交流並深刻體會到體育精神的真諦。中國傳統玩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類和地方風格,並一直伴隨著人們的成長。時至今日,雖然許多玩具已改頭換面,但個中的涵義及先人的智慧卻仍長存其中。
印染
中國傳統的民間印染有扎染、蠟染、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前三者都是以印和染的方法著色、顯花的工藝,以植物蓼蘭中分解提煉出的靛青為染料,民間也稱為藍染和藍印。彩印花布則是一種多版套色印花的工藝。據《史記》、《竹書記年》等古籍記載,早在公元前26世紀初,「黃帝制玄冠黃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夏、商、周時代,就已經有用服飾的印染色彩、紋飾來區分尊卑等級的規定了。秦漢以後,鏤空版印花方法大為盛行,其後花色品種日見繁多,印染工藝也日臻完善。
織錦
中國織錦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生產出「何菱形紋錦」、「填花燕紋錦」、「對龍對鳳紋錦」等多色提花錦。到漢代,已能用復雜精密的提花機織出圖案優美的錦。唐宋以後,以各色絲線和金銀線製作的織錦緞及妝花緞,色彩鮮艷瑰麗,人們喻為錦上添花。 蜀錦產於四川,以成都為主,故成都又有錦城和錦官城之稱。此外,南充、閬中、樂山、綿陽、新都等地也生產蜀錦。蜀錦仍然沿襲染色熟絲織造,質地堅韌,五彩繽紛,富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宋錦因今之產地在蘇州,故又名「蘇州宋錦」,以古樸雅潔而著稱於世,現已面臨技藝中斷的瀕危局面。雲錦的產地在南京,因其錦紋瑰麗有如雲彩,故而得名。其圖案布局嚴謹,富有裝飾性,並多以金線顯花或絞邊,華彩四溢,臻麗至極,是中國皇家的御用織錦,代表了織錦工藝的最高技術水平
木偶藝術
中國木偶藝術從不同側面反映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特徵,從質材、操縱方法上看,木偶藝術有提線、杖頭、掌中、鐵枝、葯發、水力等不同形式;從表演劇目上有歷史傳奇、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天上人間,馳幻入魔,還有現實小品,可謂多種多樣;從造型上可以大至與人同高(漢代大木偶高193厘米),又可小於一尺,偶頭能造到如拇指般大小而能雕繪五官端正、比例准確、線條均稱、色彩鮮明。如粵西地區的杖頭木偶,《芙蓉仙子》中的書生陳秋林,以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豬八戒、牛魔王等,即使是神怪誇張卻仍保持著合度比例。現代的粵西木偶雙眼能活動自如,能按照表情需要造出睜、暝、瞅、瞬等動作,得心應手,顧盼傳神;冀南的吳橋民間木偶頭則誇張簡練,獨具特色;有的接近唐仕女和敦煌彩塑;有的接近戲曲臉譜卻又能變通風趣,靈活運用。
竹編
竹編主要集中在浙江、四川、湖南、河南、貴州、廣西、安徽等地。顧名思義,竹編就是用竹子作為原材料,將竹筒破為竹篾,經過烤、泡、上色等工藝處理,編織成各種生活器皿和裝飾品。 浙江嵊縣竹編久負盛名,唐代已有。它以當地盛產的水竹為原料,主要有箕、盤、罐、盒、屏風、動物、人物、建築、傢具、燈具、棕殼等12大類,三千多個花式。 浙江東陽竹編,早在南宋時已有竹編龍燈、花燈、馬燈出現。它以動物裝飾為主要特色。四川成都瓷胎竹編,以江西景德鎮瓷器為胎,用優質慈竹加工編織,四川崇慶竹編也很有名。 浙江嵊縣、東陽竹編以動物為主要內容,多取材於家養禽畜及珍奇禽獸,取材於民間神話的作品也很精緻。浙江新昌竹編,品種多,以瓶、罐為佳。杭州竹籃底口緊密,羅口細密,牢固耐用。四川成都瓷胎竹編工精藝高,竹絲細如毫發,織時不露接頭,織成的作品薄如綢絹,色調和諧,色澤清雅,美觀大方。 四川崇慶竹編除各種日常用的竹兜、籃、盤、碗、扇、燈籠、盆等,還有許多新穎,精巧的生活用品,形狀固定,牢固,彈性強,能經受一定的壓力,易於保護各種物品。湖南益陽水竹涼席質地纖細,編工細膩,平整滑爽,柔韌耐用,吸汗散熱,清涼爽快,久用則愈顯光亮平滑,最宜夏季消暑使用,以「薄如紙,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著稱。
漆器
漆是取自漆樹的一種天然膠質,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珍貴材質,經過人工處理,提煉出漆泥,製成的各種器皿干後極為牢固並輕盈不變形。漆器是在木、布、皮、金屬、竹、藤等材質製成的胎骨上經髹漆、打磨、裝飾等工藝加工所製成的器物。中國是最早認識漆並製作漆的國家,漆器的製造始自河姆渡時期,已有近8,000年的歷史。商周時期的器型已較為豐富並有原始紋飾,出現了嵌螺鈿漆器。戰國時期漆器製造空前繁榮,並脫離了木器業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以楚國漆器為代表,製作工藝和裝飾圖案多樣化,除木胎外,另有皮胎、竹胎、夾薴胎等。製作工藝有描漆、描金銀、金箔貼花、錯金銀扣、針刻等。秦代漆器造型嚴謹,紋飾精美,設色莊重富麗,以木胎為主,紋飾多採用寫實和誇張的手法,有動物、植物、自然景物和幾何紋四大類。漢代漆器的發展達到鼎盛,形成了自己獨具魅力的特點,出現了鼎、壺、盤、鍾等新器型。 漆器的裝飾工藝分為彩繪、刻畫、鑲嵌、金銀箔貼、戧金等,以彩繪最多,還創造出「堆漆法」。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青瓷的出現使得漆器在實際生活中的地位下降,因而漆器製造迅速衰落,器物品種減少,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唐代則是繼戰國至漢代以來漆器製造的第二個高峰期,以金銀平脫最負盛名,並產生了雕漆這一重要的漆器新品種。宋、元漆器在唐代基礎上繼續繁榮,有光素漆、戧金漆、雕漆、描漆、螺鈿漆五大品種。明代漆器在宋元基礎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北京成立了官辦漆器作坊,工藝水平極高,雕漆數量最多。明隆慶年間,漆工黃成寫了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漆工專著《髹飾錄》。清代漆器在明代基礎上繼續繁榮發展,製作精美,裝飾華麗,極富吉祥寓意。漆器的製作和使用涉及面廣,尤其是宮廷漆器,大至典章祭祀用品、陳設品,小到日常生活用品、文房用品和賞玩用品。此時的漆器藝術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乾隆時期,福建髹漆藝人沈紹安在幾千年來中國髹漆技藝的基礎上創新出脫胎漆器。清晚期漆器製作日趨衰落,到光緒時雕漆技法幾乎失傳,民國時期才逐漸恢復。 漆器的種類非常之多,目前中國漆器主要有脫胎漆器、雕漆、螺鈿、推光、彩繪、雕填等類別,產地也不盡相同。脫胎漆器的主要產地為江西的宜春和鄱陽地區、福建的福州和泉州。雕漆歷史上以元代嘉興西塘的最為著名,現代主要產地有北京、揚州、甘肅天水、武都一帶。螺鈿鑲嵌漆器以揚州為主;推光漆器則首推山西平遙。彩繪漆器較為普遍,基本上很多漆器產地都有彩繪這一品種,其中以重慶和涼山彝族地區的彩繪漆器最有特色。雕填漆器以成都最具代表性,另外還有一些獨特的漆器種類,如貴州大方和廣東陽江的皮胎漆器、廈門的漆線雕裝飾器皿等都各具特色。 漆器製作的主要步驟是:制胎、塗漆、彩繪、打磨、拋光、溫室烘乾等,主要裝飾方法有彩繪、堆漆、鑲嵌、雕漆、平脫、戧金等。 中國的漆器產地眾多,風格多樣,其中北京雕漆、福州脫胎漆、揚州點螺漆、平遙推光漆被譽為「四大名漆」。編輯本段扎糊之類
扎糊,是指以竹、木、鐵絲等為骨架,以絲綢、紙等外面,通過扎結、扣榫、糊裱等方法製作工藝品的方法,也是民間藝術中紙扎(又稱扎作、糊紙、扎紙庫、扎罩子、彩糊等)、彩燈、風箏、扇子等一類以扎糊方法製作的藝術品的總稱。除了彩燈、風箏等自稱一體的藝術品類外,扎糊一般主要指的是紙扎類的作品。廣義的紙扎,包括彩門、靈棚、戲台、店鋪門面裝潢、匾額及人物、戲文、風箏、燈彩等項。狹義的紙扎,主要是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牌坊、門樓、宅院、家禽等可用來焚燒的紙製品。
紙扎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紙扎稱謂及主要用途不盡相同。北宋稱紙扎行業為「裝鑾作」、「打紙作」、「冥器作」、「紙鋪」等。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七月十五中元節的前幾天,市井街坊里開始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緞帶、五綵衣服等,這些都是紮好架子糊上紙製成的。其中還記載:「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書中描述每年從九月下旬開始賣冥衣靴鞋、席帽衣緞,為的是在十月的朔日祭祀之用。 根據明人著《如夢錄》所述,專門從事紙扎製作的人稱為「扎彩匠」,其經營場所為「紙扎鋪」、「紙馬鋪」、「紙馬香鋪」等。另有用紙扎糊的供奉物品,僅是紙扎糊的房屋就有數十間;出殯的路上,還有專門在死者棺木旁歌舞的優童,一路上跳竿走馬,表演一些戲曲。《帝京景物略》也有記載,十月朔日,民間有這樣的習俗:紙扎作坊用五種顏色的剪紙做成男子的衣服,有幾尺長,稱為「寒衣」,幾乎家家要在夜晚祭奠,在家門前將寒衣焚燒掉,稱為「送寒衣」。各種文獻的記載說明,歷史上紙扎的樣式是多樣的。 從明清至近代的地方誌史料看,扎紙人紙馬祭神靈,是喪俗藝術中的一種主要而相當普遍的形式。因受地域文化的影響,中原及齊魯、江浙、西北、西南、閩南等地在祭祀形式,紙扎樣式等方面,有較大差異。湖北黃石西塞村每年端午都要舉行盛大的神舟會,神舟會的主體就是一條巨大的紙扎龍形舟船,船上的所有人物,道具也都由紙紮成,是典型的紙扎祭祀儀式和紙扎民俗藝術典型作品。 紙扎所選用的紙料,多以綿紙、宣紙、毛邊紙和草紙為主,現代已用機器紙代替。色紙一般根據建築裝飾、服飾、器械、動物、器物來選擇相應的色彩,然後根據紙扎中所需尺寸形狀製造成建築裝飾的部件和人物的衣、裙、褲、冠、及佩飾等。服飾圖案和建築裝飾一般採用木刻彩印或彩繪形式。在工藝技法上有的略剪成形,有的則精雕細刻。紙人的頭部一般採用泥模翻制而成,彩繪時根據不同的人物、神位相貌、角色、性別、貴貧開臉,類似於臉譜繪制形式。紙扎的框架結構一般選擇蘆葦、竹竿和麥草等材料,其他輔助材料採用麻繩、絲線、竹釘、木棒等。紙扎骨架的扎制,根據扎制對象要合乎整體結構。糊制剪貼,是紙扎工藝的主要內容。它將不同的彩紙剪鏤,組成單元圖形或服飾、花飾、建築構件,然後根據造型需要,糊制在綁紮好的框架上。在貼制圖形前,先滿糊素紙,將大形統一,以便於貼糊裝裱。折疊工藝多用人物紙扎,特別是戲曲紙扎。彩繪主要用在服飾、臉譜、布景、道具、建築附件和動物裝飾上,講究施彩的熟練和傳神。
彩燈
彩燈也稱為花燈,是一種照明器具,又是傳統節日的應時之物。在中國民間,每逢節日或婚、壽喜慶之時,人們都要張燈結綵以示慶賀。正月十五和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賞燈節,送燈籠還蘊含著「送丁」等如「送子」的美好祝願,猜燈謎是民間盛行的娛樂活動,在燈節期間充滿了益智的樂趣。 民間燈彩最初是東漢時由皇宮燈彩發展而來的,宮燈起源於元宵節張燈習俗。宮燈盛行的同時,燈彩也開始傳入民間。燈彩在民間的廣泛流行大約是在隋、唐之際,至宋代達到了製作技藝的高峰。 宋代元宵燈節期間不僅宮廷和京師達官貴人玩燈,還鼓勵市民來觀燈,規定凡到御街觀燈者賜酒一杯,以致燈節時觀燈者人潮如流。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為慶賀元宵節,招徠天下富商,放燈十日。當時的金陵(今南京)城內盛搭綵樓,並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只,一時蔚為壯觀。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在東華門辟二里長的燈市,從正月初八起至十五達到高潮。明代杭州元宵節燈市出售的各色花燈,有老子、美人、鍾馗打鬼、劉海戲蟾等。到了清代,北京的燈節定為自正月十三至十七日,其中十五為正燈日,燈以東四牌樓、地安門為最盛。正陽門外、靈佑宮旁也是重要的賞燈之地。 一般地,扎制彩燈的骨架用竹木、鐵絲等,燈屏用印或繪有圖案的紙或絲料來製作,泉州的花燈多用剪紙圖案來裝飾燈瓶。在北方,專門有一種木版印製的類似木版年畫的燈屏畫,其題材尤其以群眾喜愛的戲曲故事為多。
風箏
現在風箏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在眾多的風箏種類里,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等地的風箏相對較為知名,這四個地方被稱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而像河北、四川、遼寧、廣東、福建、江蘇、上海、西藏、台灣等地區,也都有地方特色濃郁的風箏品類。 風箏製作有「四藝」之說,這「四藝」是指風箏製作與放飛的流程,分別為:「扎制」、「裱糊」、「畫繪」和「放飛」。風箏樣式繁多,但製作上都是以「四藝」為基礎的。由於各地風俗民情及群眾審美觀念不盡相同,各地的風箏在造型、扎制、裝飾及放飛技巧上,都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編輯本段表演藝術

浙江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中大量的內容都是通過人的舞動、戲耍、操作、歌唱等形式來完成的,與這種表現方式有關的藝術門類都可稱為表演類藝術。其特點是:以部分民間藝術品、器械、工具等為道具或裝飾手段,突出展現人的歌舞、演奏和絕技等天賦和表演技能。如皮影戲是通過鐵枝將皮影連接後,根據劇情需要,利用燈光的投射效果,舞動皮影,將影人的動態映射到銀幕上,形成了一出出劇情完整、有唱、有耍、有演奏的皮影戲。其他還有木偶戲、雜技、歌舞、民歌演唱、民間社火、各地小戲、秧歌、鑼鼓、旱船、競技等體育項目等,都屬於表演類藝術。
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指與專業音樂創作方式、創作手法、創作風格、創作特徵不同的, 並形成於民間、流傳於民間的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戲曲與說唱音樂等各種音樂體裁。
舞蹈
民間舞蹈是流傳於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的舞蹈形式。它有別於宮廷舞蹈、專業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態性狀,是原創性的民間藝術,是其他舞蹈創作的基礎和營養來源,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傳承性的特點,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樣式。 民間舞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反映民眾的生活和感情。民間舞蹈具有比單純的舞蹈形式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化的功能。它與民間的吉祥慶典、紅白喜事和風俗儀式緊密結合,是民眾表達情感的最原始和基礎的形式。是人類的第二語言,「言之不足,舞之蹈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由於「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民間舞蹈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多樣性面貌。中國民族眾多,地域遼闊,民間舞蹈也極為豐富,有儀式化的湖北的跳喪舞;也有從打鬼儀式演化而來的儺舞;群眾性的被譽為「東方芭蕾」的安徽「花鼓燈」 舞、民間年節行進表演中的龍舞、獅舞、鼓舞、踩高蹺、跑旱船、打花棍等等都是常見的民間舞蹈形式。還有與民間戲劇結合的各種民間歌舞戲、歌舞套曲,如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新疆維吾爾十二木卡姆歌舞套曲,就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歌舞。 民間舞蹈是動態的、以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為傳承特點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又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是活態的文化遺產,也是我們要大力搶救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
戲曲
戲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它的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了孕育、形成、發展和興盛等各個時期。 早在中國遠古時代,戲曲的種子已經在歌舞中孕育了,進入階級社會後,這種歌舞藝術的傳統依然存留在廣大的農村中,並不斷的革新發展以適應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至漢代,民間出現了帶有故事性的歌舞表演,如百戲中的《東海黃公》等。隋唐時期,帶有喜劇性質的歌舞戲、參軍戲相繼問世,它們業已具備戲曲的雛型。在宋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中出現了新興的市民階層,反映他們生活和觀點的宋金雜劇院本應運而生,為其後元雜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宋代是一個文學藝術豐富多彩的朝代,在民間歌舞、民間說唱、雜劇藝術的共同培育下,南戲脫胎而出,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戲曲的正式形成。明代中期以後,南戲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傳奇時代。明清時期的傳奇演出佳作如林,風靡城鄉。到了清代中葉,傳奇演出日漸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各地新生的地方戲及民間小,諸腔競奏,生機蓬勃。其後徽班進,稱雄劇壇,並在其基礎上發展出被譽為國劇的劇種──京劇。 戲曲藝術貴在求新求變,在它的歷史長河中,有的劇種消亡,有的劇種新生,興衰交替,生生不息,戲曲的生命就延續在這此起彼伏之中。編輯本段其他方面
民間藝術的種類繁多,從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分類,難以一一細說。除以上門類外,還有更多其他類別都值得一談,如果細心留意,你會發覺身邊到處是民間藝術的范疇,例如建築裝飾、臉譜、面具、民間玩具、陶瓷等,這里且略說一二。
建築裝飾
建築裝飾是為美化建築、增加建築及其結構的美感和裝飾性而對建築構件進行的裝飾和美化,是中國傳統建築最鮮明的特色之一,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建築都有不同風格的裝飾手段,漢族傳統建築主要是通過屋脊裝飾、斗拱結構、裝飾有石雕、木雕或彩繪的垂花門、房檐、門樓、大門、花窗、山牆、藻井、影壁、門墩石、門墩獅、門鼓、神龕等來表現的。 建築裝飾的主要題材是具有鎮宅、辟邪和迎吉納祥功能的吉祥動物、花卉,或在民間廣泛流行的傳統戲曲畫、歷史故事、吉祥畫等。建築裝飾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採取以結構營造美的空間的做法,如錯落的山牆和屋脊獸排列裝飾、院落的分割和房屋的分布等;有的採取有巧奪天工的雕刻、繪畫來裝飾門窗、房檐、影壁等方式,形成了融結構和排列方式於一體、融雕刻和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的建築裝飾之美。
臉譜
臉譜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原始人黥面紋身的習俗,直接源頭則是古代倡優女樂的脂粉裝和俳優滑稽的粉墨裝,是中國古老的化妝藝術,其淵源始於先秦時期,漢代已十分盛行。脂粉裝側重美化人面,對臉譜藝術產生過一定影響。唐五代時期,在樂舞、戲劇中盛行以粉墨塗面的粉墨裝,更側重「扮飾」角色,已蘊含了臉譜藝術的因子。宋金元三代,隨著雜劇的興起和繁榮,塗面化妝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素麵」和「花面」兩種基本的化妝形式,已具備臉譜的基本特徵。明中葉至清中葉,由於此時劇本創作的繁榮和角色行當的劃分更加完備,戲劇臉譜進入基本成熟的時期。在眾多的角色行當中,與臉譜有直接關系的是凈和丑,這兩個角色分工的日益細密,促使臉譜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度。清中期以後,形成了一批以京劇為代表的地方劇種,這些新興劇種的臉譜向著多樣化、精緻化、定型化的方向發展,推動了中國臉譜藝術日臻完善,成為一種具有高度象徵性和典型化的舞台化妝藝術。而在清末民初,民間有位後來被稱作「花臉桂子」的京劇票友,將凈角臉譜勾畫在臉形泥胚上,製成一種觀賞藝術品,從而創造了工藝泥塑臉譜。 臉譜主要分為戲劇臉譜和社火臉譜兩大類,工藝臉譜的創作也主要集中在這兩方面。戲劇臉譜中以京劇臉譜最為普及和最具代表性,因此,北京既是工藝泥塑臉譜的發源地,又成為其主要流布地區。
面具
中國的面具歷史悠久,品類豐富,最早廣泛運用於原始初民的狩獵活動、圖騰崇拜、部落戰爭和巫術儀式。 商周時期,青銅製造工藝的高度發達和重祭祀、信鬼神的社會思潮使得面具發展從幼稚向成熟過渡,這是面具藝術發展的高峰期,此時的面具更多地用於宗教祭祀當中,風格威嚴莊重,但由於多為青銅製造,因而形制比較單調雷同,缺乏自由度和隨意性,此時期還出現了在中國傳承時間最久、輻射地域最廣的面具──方相氏面具。秦漢時期的面具上承商周,下啟隋唐,使用面具最多的領域是儺祭和百戲,其次是喪葬和狩獵,風格開始變得浪漫詭異,充滿生機,面具的宗教色彩減弱,娛樂色彩逐漸增強。隋唐時期是面具發展的第二個高峰,面具在樂舞中廣泛使用,出現了另一個重要的面具──蘭陵王面具,面具的審美功能開始占據主位,實用功能逐漸退居次位;宋元時期是中國面具發展的第三座高峰,宮廷儺戲和民間儺戲都大為發展,這是面具功能具有歷史意義的轉變時期。出現了專門以製作面具為業的藝人,面具成為商品公開銷售。其中的大頭舞面具以及流傳於全國各地的鎮宅吞口等。這些樂舞、民俗面具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面具文化

❷ 傘博物館的藏品有什麼特點

中國傘博物館綜合展示以中國為代表的傘文化、傘歷史、傘故事、制傘工藝技術以及傘藝術的博版物館,是世權界首創的傘主題博物館。
中國傘博物館展廳建築面積2411㎡,臨時展廳建築面積527㎡。坐落於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以拱宸橋為地標,與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手工藝活態展示館作為一個整體形成了充滿濃郁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群落,成為了杭州城北新人文景觀。穿行於博物館間,是一次枕著運河記憶流淌的、帶著懷舊情懷的尋知之旅。
傘因雨而媚,中國傘博物館和雨密不可分,館內有多媒體演繹的虛擬雨景、小水霧等作為渲染,整個場館以白牆灰瓦色調為主,讓人回憶起戴望舒筆下,那個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姑娘~

❸ 中國傘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傘博物館綜合展示以中國為代表的傘文化、傘歷史、傘故事、制傘工藝技專術以及傘藝術的屬博物館,是世界首創的傘主題博物館。
中國傘博物館展廳建築面積2411㎡,臨時展廳建築面積527㎡。坐落於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以拱宸橋為地標,與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手工藝活態展示館作為一個整體形成了充滿濃郁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群落,成為了杭州城北新人文景觀。穿行於博物館間,是一次枕著運河記憶流淌的、帶著懷舊情懷的尋知之旅。
傘因雨而媚,中國傘博物館和雨密不可分,館內有多媒體演繹的虛擬雨景、小水霧等作為渲染,整個場館以白牆灰瓦色調為主,讓人回憶起戴望舒筆下,那個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姑娘。
博物館還設有互動區,可為傘組裝零件,畫傘面,修傘。

❹ 手工藝活態展示館怎麼樣

展館很大,其實就是請了些民間藝人當場製作扇子啊紙傘啊啥的,如果客人喜歡,可以買下來。另外還有個陳列大廳,裡面的工藝品全是明碼標價的,有些在我看來價格還是蠻公道的。

❺ 2015大運河廟會時間是什麼時候地點在哪要門票嗎

杭州第二屆大運河廟會
時間:10月23日-10月25日
主題:邂逅大運河,風情最杭州
地點:運河天地、運河文化廣場、橋西歷史街區、小河直街、大兜路歷史街區、香積寺、富義倉以及塘棲古鎮、西湖文化廣場9個會場

會場特色概覽:
拱宸橋西邊的手工藝活態展示館廣場:傳統手工與創意手工;
運河廣場:民間手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河直街:這里有青石板路、小橋流水,廟會期間,這里將「變身」民國時代風格,不論是街區的招牌、行走的路人或者是兩三個小販都會讓你回到民國。
西湖文化廣場:這里設立的「品牌集市」雲集浙江多家中華老字型大小,「張小泉」「王星記」「姚生記」「知味觀」等老字型大小任你挑選。
活動看點:
1、寓意運河18個城市的多個元素:18個兒童表演的「廟會童謠」、從18個城市精心挑選出的18對新人共同舉辦大運河婚典等。
2、開幕式——旗袍秀
今年的旗袍秀命名為「母親的嫁妝」,以舞台劇的形式向大家展現運河沿岸的婚禮習俗和旗袍文化的演變歷程,通過清末民國初至今的旗袍演變,展示不同身份、年齡女性身上散發出的時代風采。
3、今年廟會期間,還會在運河天地的老船塢大舞台上演一出青春四射的音樂會,邀請了「乳酪騎士」「火知了」「孩子王」等多支樂隊。

4、開通了運河廟會水上專線,串聯起運河兩岸多姿多彩的體驗活動,上下的碼頭包括武林門碼頭、香積寺碼頭、橋西土特產、運河天地碼頭、塘棲古鎮、拱宸橋等,「坐著船兒逛廟會」將成為本屆廟會的一大特色。

❻ 貴州如何藉助傳統手工藝助力鄉村振興

據統計,2017年,貴州全省手工業產值達60多億元,帶動百萬餘人口就業。貴州民族傳統工藝生機勃發、帶動百姓增收致富的背後,是傳統工藝工作站發揮了巨大實效。

2016年以來,在文化和旅遊部支持與指導下,相關企業、高校和機構先後在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貴州雷山、青海果洛、安徽黃山等傳統工藝聚集地設立了10多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同年5月,貴州省文化廳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率先成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以工作站為平台,開展研修研習培訓、示範引導、品牌培育,提升傳統手工藝的市場競爭力,助力鄉村振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文化富民經驗和模式。

2、「創意+」推動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如何讓過去很受歡迎但在現代逐漸失去生存土壤的手工產品,轉化為適應當代人休閑娛樂、怡情美育的創意手工藝?貴州非遺傳承人中出現了不少年輕人的身影,他們技藝精湛,了解外界的信息,擅長根據客戶的需求組織生產,這加快了貴州傳統工藝實施「創意+」、融入現代生活的步伐,提升了傳統工藝的市場競爭力。

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內,出生於1985年的侗族藍靛靛染傳承人陸勇妹管理著一家以藍靛靛染和侗族服飾為主的合作社。抱著對藍靛靛染的熱愛,以及希望更多侗族姐妹回鄉務工的想法,在工作站的協調下,陸勇妹和同村的婦女們開辦了「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陸勇妹還利用縣政府的經費,開辦了精英培訓班。目前,合作社已有600多名社員,還取得了5項技術專利和9項外觀專利。

高校是傳統工藝「創意+」的重要源頭。

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建成後,貴州省文化廳與蘇州工藝美院聯合設立「創意貴州」項目。兩年多來,400多位蘇州工藝美院的師生前往苗族、侗族文化的相關區域開展非遺採集、工藝尋訪,研究研發,開展「雷山篇」「黎從榕篇」主題設計項目,形成了1500多組設計成果。其中一部分優秀作品已被當地民族企業轉化應用到實際生產和銷售中。

2015級首飾設計班畢業生高永星的首飾設計作品《鏡·靈》,靈感來源於他在調研中的所見所聞。「在岜沙侗寨里看到的霧靄朦朧的山、肇興標志性的侗族鼓樓、堂安靈秀生動的梯田、榕江的亭台樓閣,都是我的創作原型。」高永星告訴記者,這一系列作品,結合了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銀、貼近生活的銅和寓意自然的黑檀三種材料,通過設計這個產品,是想留住當時在貴州那種被震撼、被感動的感覺,表達出自然的感染力和包容性。

蘇州工藝美院2013級畢業生鳳佳琦帶著自己的畢業設計課題《雷山印象》來到雷山,把研究成果運用到了她在西江千戶苗寨開設的青年旅社「深山所在」品牌形象設計中。

東北姑娘鳳佳琦選擇到貴州創業,源於母校組織的田野調查。她意識到貴州「遍地是寶」,卻「養在深閨人未識」。她和當地的蠟染匠人合作,開了一家特色蠟染設計體驗館「三木九」,每年設計製作大量的蠟染特色旅遊品,遠銷海內外,為當地傳統蠟染技藝拓展了新領域。

「在貴州,我能夠真正學以致用。」鳳佳琦表示,接下來,團隊將加大力度在電商、新媒體方面進行宣傳,讓貴州傳統工藝被更多人熟悉和接受。

來源:光明日報

❼ 非遺為何成了「香餑餑」

山東煙台芝罘區南部新城的創意產業園區,從外部看並無特別之處。可走進園區,立刻從都市的鋼筋水泥來到了非遺的世界,制陶、木藝、剪紙、絨綉、雕刻等各種工坊星羅棋布。

木藝體驗在園區也很受歡迎。玖木工房是園區里一家木藝工作室。工作室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木藝品,這些木藝品並非為銷售而製作,很多都是學員們體驗活動的作品。學工業美術設計的畢湘龍開設這家工作室,就是為了推廣他心愛的傳統木工手藝。如今工作室的5位老師,常年為學員們做傳統木工手工藝培訓,忙得不亦樂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活態呈現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推動非遺保護傳承,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❽ 去蘇杭旅遊什麼路線最佳

班級游的話大概可以買學生票或團隊票吧?
住宿可考慮青年旅舍,蘇州的青年旅舍品質大概是全國前列的,杭州的貌似也不錯。
蘇州:
第一天先坐到北寺塔的車,願意參觀北寺塔可以進去看看,然後沿前面的大路往拙政園方向走,途經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門票學生大概七塊還是五塊,展品精美不要錯過;蘇州博物館不要門票而且是貝聿銘設計的建築;不推薦拙政園,因為拙政園門票貴,而且裡面最有歷史意義的文徵明手植樹已經劃到忠王府里了,跟蘇博在一起,都不要門票的。出來後過橋往前走一兩個路口到獅子林,這個園子好玩些,假山極壯觀,進裡面爬爬可以玩很久。獅子林前有一個美食街。然後再往南走會到一條老街平江路,全是小吃和古建築,中間還經過玄妙觀等景點,能一直走到觀前街步行街和太監弄美食街,特產美食應有盡有。人多的話,可以考慮點條松鼠鱖魚嘗嘗,還有雪花蟹斗什麼的。
第二天如果還在蘇州,坐車到虎丘北門,從北門開始參觀虎丘,從南門出來之後,正好是山塘街,一路走過去,都是小橋流水垂橋楊堤一類的美景。路上還有非常多的歷史遺跡,南社舊址、五人墓碑、山東會館XX會館什麼的,都不要門票。然後穿過一個很舊式的農貿市場,裡面有很便宜的小吃美食,有個百年老店叫什麼忘記了,煎包和其他小面點極美味。之後就進入到山塘街核心景區了,這里有個聯票可以看四五個景點的,感興趣可以買,但說實在的意義不是特別大。這里有雞頭米糖粥可以吃,唯有蘇州有的特色小吃,別處吃不到,但價格可不便宜。最後可以走到掛過伍子胥頭的閶門。
蘇州這兩天差不多了,留園和拙政園的名氣大,但園林我個人更推薦的還是獅子林和滄浪亭。對了,如果還有時間,蘇州周邊有周庄、甪直、木瀆等古鎮。
至於杭州,可以說,好玩的地方都不要錢,要錢的地方……咳,飛來峰還行吧
西湖周邊,一天或兩天,看你的時間安排。總之從斷橋起繞湖走,什麼平湖秋月、浙江省博物館、西泠印社、麴院風荷、蘇堤、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這些景點都不要票,但你若想去湖心看三潭印月,是要收船票加門票的。上雷峰塔四十,南屏寺十塊,錢王祠十五,岳王廟二十五。轉完晚上別忘記去河坊街打銅巷吃東西。
哦對,河坊街那邊還有吳山、胡慶余堂10元、杭州博物館、財稅博物館、胡雪岩故居20、城隍廟25、東岳廟、宋朝古都遺跡等,時間充裕的話河坊街一帶也是可以安排一天的。
如果還有一天時間,推薦去一下拱宸橋附近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橋東一座運河博物館,橋西刀剪劍、扇、傘博物館、手工藝活態館、工藝美術博物館,一共六個博物館在這一帶,又有江畔茶樓、拱宸橋、大運河,稍遠還有小河歷史文化街區和勝利橋美食街。
再有一天的話,可以去看看西溪濕地和濕地博物館。不過其實不建議去濕地公園,門票貴,而且從博物館里可以看到部分公園內的風光。

❾ 如何看待文化學習作文素材2000字

今天,三月的第一天,我們飛鷹假日小隊來到了手工藝活態展示館開展《尋訪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小隊活動。新年新氣象,連老天都很給力,前段時間一直是陰雨綿綿,今天竟然是個難得的大晴天。

手工藝活態展示館里的手工藝數不勝數,看得我眼花繚亂。經過協商分工,我們8位隊友分成四組開始參觀學習。我和王紫鑒一組,我們選擇了蠶桑絲織。這一塊內容重點研究:蠶桑絲織是我國的偉大發明,這一技藝包括了栽桑、養蠶、繅絲和絲織。蠶桑絲織有許多工具,例如有:豬籠機、繅絲機、絹織機等等。其中,有架絹織機,是專門給市民體驗的。絹織機上有兩個踏板。首先踩下右邊的踏板,然後把頭梭從絲的左邊往右邊穿,接著使用打緯板把絲固定好,也就是往裡推兩下。這樣算一個來回。織好一匹這樣的布,需要成千上萬個這樣的來回,由此可見,織一匹布是多麼不容易啊!。從中也可以體會到,我們的老祖先有著多麼高的智慧啊!除了蠶桑絲織,還有:竹紙、張小泉剪刀、綢傘、摺扇、紫砂壺……的工藝。

看過那些傳統手工藝後,大家都很羨慕那裡的技藝,於是我們也學習了一項傳統技藝——抖空竹。

空竹故稱「胡敲」「地鈴」「空鍾」。我玩空竹,空竹是不聽話,轉了一會後,就往一邊傾斜,然後線就繞起來了。我就要停下來,想辦法把繞成團的線解開,然後才能繼續練習。

抖空竹增強了我的視力,提高了我的臂力,我以後要抽時間多練習。

❿ 俄「最秘密博物館」公開亮相,你還知道全球哪些博物館有特殊意義

一、中國傘博物館

中國傘博物館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煙雨江南,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審美、傘的詩意和傘的象徵意蘊伴隨著歷史發展的車輪,碾壓出一道獨特的文化軌跡。中國傘博物館與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手工藝活態展示館作為一個整體形成了充滿濃郁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群落,成為了杭州城北新人文景觀。穿行於博物館間,是一次枕著運河記憶流淌的、帶著懷舊情懷的尋知之旅。

四、日本方便麵博物館

方便麵博物館坐落於日本池田市。在1971年,日清首次推出杯裝即食麵,隨即風靡全球。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發明, 於1999年,方便麵博物館在池田市開放。方便麵博物館內有模型、展板、實物等介紹世界不同方便麵和杯 面的發展史,展示了自1958年以來各款日清方便麵產品,其中不少現在已不再生產。

熱點內容
鬼片高清畫質。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4:10 瀏覽:650
一家看電影網 發布:2024-08-19 08:57:54 瀏覽:155
韓國大屍度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8:55:58 瀏覽:719
接吻電影的名字美國 發布:2024-08-19 08:41:41 瀏覽:758
韓劇女主高中就懷孕了劇名 發布:2024-08-19 08:00:29 瀏覽:692
藍色頭發電影女主角 發布:2024-08-19 07:51:59 瀏覽:849
台灣電影老師上了學生 發布:2024-08-19 07:36:20 瀏覽:964
兩人吃屎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5:07 瀏覽:450
有裸露下體的大尺度電影嗎 發布:2024-08-19 07:20:50 瀏覽:790
好看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發布:2024-08-19 06:55:37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