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寓言教學
① 寓言教學應如何講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說,作者把自己要說的話,要講明白的道理寄託在虛構的故事裡,以使讀者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從幾年語文實踐中,自己摸索出了一些教寓言的方法,願與同行共勉。
一、加強朗讀教學
寓言適於朗讀,教寓言要加強朗讀教學,教師在分析課文之前的朗讀,對學生正確理解語言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成功的朗讀,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寓言,從感情上影響學生。教師講讀課文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根據人物性格特徵和思想感情,進行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讀,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抓住關鍵語句
教學寓言應特別重視抓住課文的關鍵詞語、句子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分析。這些關鍵詞句有的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寓意)。有的帶有強調意味的重復句式,如《自相矛盾》一文中:「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麼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有的是表現人物行為的,如《掩耳盜鈴》一文中,「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有的是表現人物神情和言談的,如《會搖尾巴的狼》一文里的「狼終於露出了兇相,它裂開嘴,齜著牙,對老山羊惡狠狠地叫嚷:」你這該死的老山羊!不快點過來,我就吃掉你!」等等。講清警語對發掘寓言的寓意有直接幫助,講清描繪形象的關鍵語句,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印象,以便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藝術形象
寓言作品中也有生動的藝術形象,人格化的動植物,其中常用的角色差不多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性格。如狼是殘暴的,狐狸是狡猾的,蛇是狠毒的,螞蟻是勤勞的等等。因此在分析內容的時候,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教他們學會針對人物的特徵,按寓言里的角色閱讀課文。教師不要過早地涉及寓意,寓意要通過形象地分析,很自然地概括出來。
四、深刻理解寓言的寓意
藝術形象是寓言的軀體,道德教訓是寓言的靈魂。寓言教學要想辦法讓學生理解它的比喻義,換句話說,就是要懂得寓意。《坐井觀天》中青蛙和小鳥對天的看法之所以不同,其原因是「小鳥從天上來」。小鳥說:「天無邊無際」是它親眼所見,當然是真實的。故事諷刺青蛙,是要教育哪些見識短淺,還自以為正確的人。如果講完了《坐井觀天》,學生還不解其意,得不到教育,那麼這一課就沒有完成任務。
② 公務員面試:多角度從哲理故事中得到啟示,你學會了嗎
一、哲理故事類題目在考面試中經常出現,主要測查大家的分析聯想能力,也就是考生能否多角度的分析問題,並從中得到啟示。這對很多同學來講,會很難,得不出啟示或者只能得出一兩個啟示是大家的常態,那麼如何多角度的分析哲理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一道題目:
1、在一鍋水中,分別放入雞蛋、胡蘿卜、茶葉,加熱煮沸,分別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雞蛋變硬,胡蘿卜逐漸變軟成泥,茶葉逐漸伸展,使水變色。作為即將上任的公務員,以上對你有何人生啟發?
2、對於一個故事類的題目,我們要學會從中得出結論(道理),在總結提出道理的時候,對一個故事要整體先去看,比如雞蛋,胡蘿卜,茶葉,他們在同樣的環境下卻有不同的結果,那就告訴我們不同的結果,是有客觀環境去影響的嗎,可能不是,而是有他自己的內心,他自己的本質。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內因,才是最主要的,客觀的外在環境對一個人改變得比較少,抓內因,抓主要矛盾,這才是最關鍵。
3、要充分的運用好因果分析法。雞蛋變硬,胡蘿卜變軟,茶葉逐漸伸展,使水變色,他們都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加熱煮沸的水。這個加熱煮沸的水就是關鍵,對於這三種事物來講,就是困難,挫折,逆境煎熬,磨練等條件。所以我們提出來,第一個啟示就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磨練,困難,挫折,我們無法去逃避它,那就應該有個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
4、第二個,我們在分析故事類題目的時候,要充分運用好對比分析。雞蛋,胡蘿卜,茶葉,他們有不同的表現,讓我們能夠對比得出什麼呢?我們先看雞蛋變硬,胡蘿卜變軟,正好他們兩個相反,其實他們在說明同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廢水讓雞蛋變得內心更加強硬,外表不變,但是內心卻變得更加強硬了,被沸水讓他變得更加堅強,那跟他相對比的胡蘿卜,從堅強變得柔弱脆弱。這就告訴我們第二個啟示,困難挫折,能夠讓人變得更加堅強,或者是在困難挫折的環境當中,我們要以更加堅強的態度和內心去面對。
5、我們再看另外的對比,茶葉和雞蛋以及跟胡蘿卜的對比,我們發現茶葉,他有變化,他的電話是讓自己變得伸展,適應這個環境,甚至去影響這個環境。所以在面對一個新環境的時候,要學會適應,並且要學會改變,要學會給這個環境當中帶來更好更有利的東西。
6、總之,對一個寓言故事類的分析,首先應該對這個故事進行總體去分析,得出道理,也可以逐句分析,他每一句話能夠給我們道理,也可以通過兩句或三句去共同分析給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這叫充分運用了因果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相信勤能補拙,多加練習,此類題目大家一定會很好的掌握。
③ 公務員面試 寓言聯想題怎麼精準作答
寓言故事的基本模式就是指桑罵槐(這話可能糙點,但是原理就是如此),從邏輯上來說,指桑是手段是形式,罵槐是目的,那麼必須你的首先理解它是怎麼指桑的,也就是寓言本身的意思。
④ 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⑤ 寓言故事教什麼,怎麼教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⑥ 寓言教學如何突破難點揭示寓意
寓言將深刻的生活哲理蘊含於簡短生動精彩的故事之中,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完美結合。由於小學生缺少生活經歷和受到思維水平的局限。往往不容易從具體情節和形象中去准確理解、概括寓意,因此,在寓意教學中寓意的揭示就成了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我們應根據寓言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引導小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度,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情感,悟出道理。 在小學生的認知活動中,常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活動,而寓言的寓意,是作者憑借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對社會生活的思想觀點,藝術形象本身,無論是人物或人格化的動物,往往傾注著作者的主觀感情,體現出鮮明的褒貶態度。如《狼和小羊》中狼的蠻橫無理,小羊的善良幼稚;《狐假虎威》中,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掩耳盜鈴》中盜鈴者的自欺欺人,等等,這些故事無不滲透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在學生感知藝術形象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在情感的深刻體驗中加深對藝術形象內涵的理解。小學生一旦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與故事中的藝術形象結合起來,就會在主觀評價中辨識其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為寓意的揭示打下基礎。要使學生悟出道理,關鍵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為此,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披文入情,引導學生深入領悟語言文字所傳遞的情感信息。例如《狼和小羊》一課,狼和小羊性格特徵鮮明,作者的愛憎情感分明。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最能表現狼的狡猾凶惡本性,故意找碴、氣沖沖、大聲喊道,小羊溫和、可憐等詞語 ,細加品味,指導學生加強情感朗讀、表情復述、分角色表演,使學生深入角色之中,體會藝術形象的情感內涵。由此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由此及彼 從表現手法來看,寓言更多地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的方法和手段,說古比今,以小言大,借物喻人。但小學生往往不理解寓言諷喻的對象並非限於藝術形象本身,而是社會生活中的某類人、某類現象。因而他們的認識活動,常常不能脫離直觀形象,僅停留在對個別的,特殊的事物理解上,出現就事論事的傾向。例如學生讀《坐井觀天》後,得出青蛙應當跳出井口去看看,就不會弄錯了這樣的認識,未能理解寓言的深層含義。為突破小學生知識和思維水平的局限,教師應首先向學生講清寓言的寫作特點,使他們明白寓言的針砭所指,諷喻所在。然後,啟發和引導學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類比聯想,列舉一些與故事相類似的實際例子,引導他們分析寓言故事和生活實例相類似之處,然後歸納和概括其中的道理,從而理解寓意。如《亡羊補牢》一課,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亡羊補牢這樣的例子在實際生活里是很多的。叫學生們想一想:你有沒有犯過錯誤?犯錯誤有沒有接受別人的意見?結果又怎樣?這類事情跟亡羊補牢的故事有哪些相類似的地方?我們應該從這個寓言故事中吸取什麼教訓?通過舉一反三的發散思考,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就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推因求果 客觀事物是普遍聯系、相互制約的。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有其產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寓言故事所反映的現象,所提示的道理,也存在著內在的因果關系。如果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示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引導他們或推因求果,或溯果尋因,就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內容,准確理解寓意,而且也教會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想法 做法 後果助 揠 枯使學生明確揠苗者的想法,做法與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由此領悟經驗教訓:做事不能光憑主觀願望,若急於求成,一味蠻干,結果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適得其反。 四、鋪設台階 在寓意的提示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設計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題,為學生鋪設思維的台階,引導學生逐步實現由形象思維的過度,將感情認識上升到理發認識,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地概括出寓意 。 例如《守豬待兔》,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和組織教學,幫助學生逐層深入地概括寓意: 這們的概括,正體現了由現象到本質的思維過程,既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又有利於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⑦ 2016公務員面試寓言題怎麼答
一、題型概述
故事寓言類題目是要求考生對含有諷喻、贊揚或者有有哲理的故事、寓言等等,結合報考崗位進行論證,要求考生通過故事深意能引出論點。
二、測評要素
測評要素是考官想考察考生以下幾方面能力,包括:
1. 綜合分析能力
2. 想像聯想力
3. 思維的發散與聚合能力
4. 語言表達能力
三、答題原則
立意要深刻:一定要符合公務員所需要的基本的人生價值觀。
重點要展開:不能每一個都一概而論,一定要抓住1—2個重點的點來進行展開論述。
自圓其說:答題的時候可以按照綜合分析答題思路進行答題,做到論點鮮明,而且論理論證要嚴謹。
四、答題思路
點名論點——解釋說明——展開論述——總結提升
五、真題解析
真題:草原上有獅子和羚羊兩種動物,正是有了獅子的追趕,羚羊才能跑的更快。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你的「獅子」。
解析:【故事展開、論點鋪墊】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片大草原上,在河的兩岸分別住著一群羚羊,東岸上有獅子,西岸沒有,雖然東岸的羚羊每天都面對獅子,但是卻身體強壯,繁衍生息。而西岸的羚羊因為沒有獅子的存在自得其樂,甚至數量銳減。
【解釋說明】這也就是說,對手雖然是天敵,但是會激發我們的意志,從而刺激我們的成長。這個故事中獅子代表了天敵和對手。 因此,我們要感激對手,這些困境只會使膽小者喪失勇氣,但可以使強大者不斷成長。
【展開論述】其實在我們學習生活中,考試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獅子」。而這次公務員考試也
是這樣的,在學習中我遇到過很多不會的題型,在心態上也遇到過瓶頸,但是我還是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完成了學習,順利的通過了筆試的考試,而且對於面試我也
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雖然我知道有很多考生是非常優秀的,但是我覺得通過我的努力,面對著這樣的「獅子」,我所得到的歷練是更多的。
【總結提升】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會遇到非常優秀的對手,同樣也會遇到挫折與挑戰,我會將挑戰當做人生的動力,百折不撓的工作,提高自身的實力,逆流而上,成為一名的優秀工作人員。
⑧ 公務員面試中可不可以結合寓言故事進行分析
公務員面試考試:綜合分析類-哲理寓言警句題
其實在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中,哲理寓言警句類的分析題也是一類比較常見的題型。這類題目往往是在題干列出一句名人名言,或者簡述一個發人深省的寓言或歷史故事、或者擺出不同人對同一事實的相反觀點等要求考生就此談啟發、談感想。這類考試在考查考生綜合分析、思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的知識儲備,因為知識儲備越豐富,對於題目給定故事、語句的理解才能更深入,在回答問題時也能使答案顯得更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的寓言、警句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情形下產生的,在回答此類問題時在保有其原意的情況下,還要盡量跳出那些歷史條件的限制,更多地去聯系當下,從而使得答案更生動和列有現實意義。
根據哲理寓言警句的特點,可以將此類題目分為以下三類:言語類、故事類、思辨類。
首先說一下言語類的題目是指給定一句特定的言語要求考生進行分析的題目,這句言語可以是當下的流行語,也可以是名言警句。作答這一類題目通常是先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進一步辨析這句話的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最後聯系實際或自身談談感想。
故事類的題目一般要求對題目給定的故事進行分析、解讀,指出其內在深層次含義,並可以由此抽象為一般的哲理,與實際相結合。作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正確闡述一下故事說明的道理,然後結合現實生活簡述一下故事說明的道理在實踐中的應用,最後可能聯想到我們當前一些工作的開展,說明其借鑒意義。
思辨類的題目中給出幾個觀點或是幾個選項,要求考生選擇其中最認同的觀點,或者你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此類題目雖然題干中的設問一般會比較簡單,但考生在答題時卻不能簡單答之,還要詳細地談一下你為什麼會選擇這一觀點或者為什麼認為這一項是重要的。作答此類題目舊地,首先可以站在辯證的觀點上說明事情都是對立統一的。然後就題目中的觀點或語句進行逐一分析,最後結合現實加深觀點。
⑨ 2019泉州教招面試如何將試講導入做得出彩
在面試試講中,大多數考生都知道四部曲的內容即「新課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但是對於絕大數考生來說卻不知如何將四個環節表現的更加出彩,如何在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面試形式中給自己爭取更大的機會。老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精彩的開始對於取得好的面試成績是至關重要的。那麼試講中導入的方法有哪些呢?運用這些導入方法的訣竅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針對其中比較重要的幾種方法做一下介紹。
1.溫故知新導入
案例:《酸和鹼的中和反應》—初中化學
同學們好,上課,請坐。前面我們分別學習了酸的通性和鹼的通性,大家還記得嗎?能發現什麼相似之處呢。好,老師聽到有同學說發現酸具備與鹼反應的性質,鹼具有與酸反應的性質。通過這兩個通性我們知道了酸和鹼是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的,那麼酸和鹼之間的反應有什麼規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酸鹼中和反應,來探究酸鹼反應的反應現象和反應規律。
小竅門:①要有對舊知的簡要說明,往往通過問答的形式對舊知內容進行復習;②新舊知識之間要有緊密聯系的點,確保從舊知中能夠引出新知;③對於新知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引出新課講解。
2.視頻或圖片導入
案例:《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高中化學
同學們好,上課,請坐。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化學反應,有的反應進行的轟轟烈烈,有的反應卻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大家看PPT展示的圖片(炸葯引爆違章建築、溶洞的形成、牛奶變質),這幾幅圖是如何描述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的?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描述一下,這位同學,你來回答 好,請坐。我們同學在回答中說,第一張很劇烈,也就是說第一張圖片中反應進行的很快,第二張中溶洞的形成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個反應進行的很慢,但對於第三張圖片中的現象,他回答的時候猶豫了,到底是快還是慢呢?我們怎麼衡量一個反應進行的到底是快還是慢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化學反應的速率。
小竅門:①對多媒體上的圖片或者視頻內容要做簡要的介紹,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借學生之口進行描述;②在讓學生觀看時,要有關鍵點的提示,提醒學生要注意看什麼,這樣之後的提問才有連貫性;③通過過渡性的問題引出新課的講解。
3.生活實例導入
案例:《分子與原子》—初中化學
同學們好,上課,請坐。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山西的醋享譽全國,山西清徐是一個很有名的醋生產基地,當走進醋生產基地的時候,不用走進廠區就可以聞到很濃的醋香味。類似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誰能說說還有哪些?你來說,在酒廠外就能聞到很濃郁的酒香。你來說,在離花圃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花香……那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在沒有接觸到醋、酒、花的時候就可以聞到他們的味道呢?看來運用我們現有的知識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微觀世界,探索物質構成的奧妙,學過之後,大家都能回答的上這個問題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分子與原子。
小竅門:①所舉的生活實例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情特點;②所舉的例子要和本課內容緊密相連。
4.故事導入
案例:《原電池》—高中化學
同學們好,上課,請坐。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有一天滿載著精選銅礦砂的『阿那吉納號』貨輪正向日本海岸行駛。突然,貨輪上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船員們驚呼:漏水了。堅硬的鋼制船體為什麼突然會漏水呢?是貨輪跟其它船隻相撞還是觸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鋼制船體因銹蝕而穿孔漏水了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貨物:精銅礦砂。為什麼精銅礦砂可使鋼板出現漏洞呢?!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知識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小竅門:①故事導入往往篇幅較長,要注意運用故事導入時外在上的表現,避免枯燥的講解;②故事講解後採用設疑的方式引出學習內容,在後續的講授中,可以將導入的疑問自然引出解決掉,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
5.實驗導入
案例:《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高中化學
同學們好,上課,請坐。今天上課呢首先我們先來做兩個小實驗,分別是大理石與1mol/L的鹽酸和大理石與1mol/L的醋酸的反應,我們請兩位同學來進行操作,操作過程要注意規范性。前排的兩位同學來做,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操作很規范,哪位同學說一下你觀察到了那些現象。觀察的很仔細,請坐,他說大理石與鹽酸反應快,大理石與醋酸反應慢。那怎麼去描述一個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呢,大家結合之前物理學中速率的概念,閱讀教材,歸納總結什麼是化學反應的速率。
小竅門:①導入的實驗往往很簡單易操作,不要找太過龐大的實驗,避免導入時間過長;②若為教師演示實驗,要有無實物的模擬實驗動作,規范的實驗動作可以增色;③實驗結束後要有對現象的描述從而提問疑問引出課題。
在化學試講中,以上導入類型是大家比較喜歡的幾種方法,對於大多數試講篇目也具有普遍適用性,當然還有更多有特色的方法,在實際練習中需要我們不斷去摸索。學而不思則罔,大家在面試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多思考多多總結,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讓自己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