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興趣特長生輔導計劃教案
⑴ 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計劃
高一體育特長生訓練計劃
高一年級的訓練要以基礎動作為目標,掌握每項的動作技術,規范動作,逐步適應訓練的強度,提高自身的訓練水平,為高中的體育加試做好准備
第一階段的訓練計劃:
一、彈跳力:立定跳遠、兔跳、蛙跳、多級跳遠、跳遠騰空步、台階上下跳、跑台階、原地縱跳練習。
二、一般耐力:20――30分鍾慢跑、越野跑、1600米――3000米中速跑等
三、柔韌性練習:(1)兩臂的平、側、上等各方位的舉、屈、伸、擺和各種形式的繞環練習。(2)兩腿的屈、伸、壓、踢、擺、縱橫等練習。(3)整個身體的各種屈、伸、繞環等練習。(4)站立體前屈、俯卧臂伸、正側踢腿、交叉步、懸垂等。
四、上肢、腹肌、背肌力量練習:俯卧撐、擊掌俯卧撐、杠鈴抓舉、挺舉。
五、靈敏性練習:穿梭跑、轉身跑、後退跑、側身跑、閃身跑、看信號跑等各種快速反應練習。
六、絕對速度練習:絕對速度練習:30――60米最大強度加速跑、上下坡跑、順風跑、阻力跑、等循環練習。
注意事項:初期以掌握技術和力量為主。循序漸進合理安排負荷量、強度。防止中過渡疲勞和運動損傷。800米以上跑以提高機體有氧工作能力和機體對運動項目適應能力。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160次。
第二階段的訓練計劃:
100米:起跑器的使用、起跑、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此外還包括跑步的步伐、頻率、擺臂動作、呼吸等。
800米:體能的分配、彎道跑、腳下的步伐、起跑後的搶道和超越等。
立定三級跳遠:起跳、預擺、騰空、落地以及每一跳的技術要點。
第二學期:
一、100米:1、最大強度的反復跑30―60米。2、接近最大強度的反復跑80―150米。3、最大強度的順風跑、下坡跑30―60米。4、接近最大強度的接力跑60―100米。
練習要求:100米屬於極限運動,不能超過800米-1000米。並且要安排在調整後恢復的第一次課中,每次的第一項。切記在疲勞狀態下速度。
二、800米:1、200-400米段落跑,2―3組。每組3次。2、500—600米段落跑,3―4組每組1-2次。3、800―600―400―200米間歇跑,1-2次1-2組。
練習要求:這個階段強度要比一般耐力強度大,心率可在180次以上,間歇時間以心率降低到每分鍾140次左右為好。同時安排1―2次長距離的越野跑。
練習要求:練習的強度比較大,注意運動中受傷,安全第一,另外要做好放鬆的練習。
四、立定三級跳遠:1、深蹲跳。2、負重深蹲。3、負重半蹲跳。4、負重弓箭步走。5、行進間單腳跳。
練習要求:學生必須在承擔最大負荷的條件下快速用力完成各項練習,能否合理掌握在快速用力情況下的最大負荷量是影響條約成績的關鍵和重要因素。第一個月用最大負荷的45%-75%作為負荷量。每個課做10―13次,每次5―7組
⑵ 美術生學習目標計劃
早上學習文化課、背單詞,接下來集訓,每天學習美術專業知識。晚上把白天背單詞、文化課、專業課的知識在大腦里回顧一遍,忘記的就看筆記,多重復幾次加固記憶。祝你成功。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特長
未來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本著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目標,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重視培養學生的特長工作,依據學生實際和學校具體情況,特製定特長生培養計劃如下:
一、培養目標:
1、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
2、在文藝、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科技製作等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學會自主創新,學會欣賞美、創造美。
二、主要任務:
1、通過特長生培養計劃的實施,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生潛能,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發揮,使學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2、改變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教育觀念;
3、鼓勵、關注、培養在藝術方面出類拔萃的學生,使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能夠不斷進步,培養出我校在音樂、體育、美術、科技等方面的名學生。
三、調查取向
通過對班級同學的愛好特長進行調查,喜歡音舞的有12人,建立文藝特長小組;喜歡體育運動的有18人,建立體育特長小組;喜歡繪畫書法的有10人,建立美術特長小組;喜歡電腦學習的有8人,建立信息技術小組;喜歡科技製作的有11人,建立科技創新小組。
四、培養類別
1、文藝特長小組
由班內喜愛音樂、舞蹈,且在這方面有點天賦的同學組建一支文藝特長小組,由音樂教師和班級文藝委員負責,利用課余時間相互學習,一起練習.
2、體育特長小組
由班內喜歡打籃球、乒乓球等活動的同學組建一支體育特長小組,由體育教師和體育委員負責,利用課余時間組隊訓練指導參加比賽.
3、美術特長小組
班裡有部分同學美術畫得特別好,手工製作也不錯,由這些同學組成一個美術特長小組,由美術教師和學習委員負責,利用課堂和課余時間一起練習書法、畫畫、做手工,並負責班級板報的設計和更新。
4、信息技術小組
由班裡喜愛電腦的學生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成,由信息技術教師和副班長負責,指導學習電腦知識和相關製作。
5、科技創新小組
由班裡喜愛製作的學生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成,由綜合實踐教師和班長負責,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實驗及創新製作。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選拔學生、確定培養目標
每學年開始,從日常教學工作中選拔有專長及有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依據具體情況確立培養目標和措施。
第二階段:實施完善階段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節假日,指導學生進行訓練,並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和表演活動,使學生勇於展現自己的能力,並不斷提高藝術水平。
第三階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通過以上工作,使班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具有專長甚至多才多藝的學生。
五、主要方法與措施:
1、針對學生愛好進行培養指導。
2、本著老師教學生、學生教學生的原則,開展互助式、互動式的輔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3、定期舉行各類比賽,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4、在班級創建各類文藝、書法、寫作、美術、音樂等比賽活動,給學生創設展示才華的機會。
通過培養學習,使學生在原來的水平上有一個較大的提高,熟練掌握一些藝術技能,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促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⑷ 初中歷史特長生培養計劃
課前預習,認真聽課,重點筆記記下來,課後復習一遍
⑸ 特長生培養計劃
愛好舞蹈,鋼琴。
⑹ 求小學體育特長生培養計劃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充分開發和激活人體自身的各種潛能,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同時發展個性特長,依據學生的條件、興趣及潛力培養的一技之長,可能對他們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學校重視發揮學生的專長,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廣闊空間,著眼於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本著出合格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標,結合學生實際,依據學校總體工作規劃,強化素質教育,認真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推進,發展特長」之精神,堅持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提高指導下的普及的原則,抓好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管理,特製定素質教育框架內的(初中、高中)體育、藝術特長生培養計劃: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校本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二 總體目標:
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質培養,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學會生存。學校圍繞「一切為了學生明天」的辦學理念,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特長,訓練能力,發展個性。創辦「德育特色」名校,培育「規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四有」人才。突出校本教學特色。在初中貫徹「體育、藝術2+1工程」。在高中組織課外文體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審美觀點、審美情趣、審美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藝術表演和美的創造能力的培育,提高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加強特長生管理與建設,為高一級院校輸送合格人才。
具體目標如下:(體育、藝術兩部分)
1、身心素質目標
① 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全校《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達標率達96%以上,體育合格率達100%。
② 有良好的健身意識,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一項以上的體育愛好。
③ 具有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較強的自我教育和調控能力,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於承擔責任,具有關愛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④ 認真貫徹兩個條例,按國家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堅持兩課、兩操、兩活動制度,強化體育建設。要研究如何在各項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信、勇敢、堅強的心理品質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充分利用「傳統項目」和「辦校體隊」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⑤ 加強群體活動,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建設校運動隊,早是轉變大賽借運動員局面,在今後幾年內成為林區中學體育強隊。
⑥ 嘗試體育特長生的培養,為名牌院校選送優秀體育人才。
⑦ 加強體育類考生的培養,提高高考質量,為高一級體育院校和普通綜合院校輸送合格的體育人才。
2、藝術素質目標
① 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基本了解古今中外的藝術經典,能欣賞經典音樂、名畫、書法等藝術,部分學生在演講、播音、繪畫、書法、聲樂、器樂、舞蹈工藝美術等某一方面有所愛好,並形成自己的特長。
② 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具有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
③ 嘗試藝術特長生的培養,為名牌院校選送優秀藝術人才。
④ 加強藝術類考生的培養,提高藝術高考質量,為高一級藝術院校和普通綜合院校輸送合格的藝術類人才。
⑤ 對專業水平較高有望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院校的學生,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狠抓落實。
三 實施辦法
(一)預科班(小六)與初中特長生培養
第一階段:選拔學生、確定培養目標。
第一學期的工作重心定位在教師從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選拔有專長及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依據具體情況各專業專業教師確立可操作的培養目標、計劃,並初步實施。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完善階段。
1、培養藝術「名學生」,使他們在原來基礎上能夠不斷進步,在加強音、美課堂教學的同時,充分開展拓展課(第二課堂)活動,開設舞蹈、聲樂、器樂、美術、傳媒等基本功訓練隊、小組或社團。
2、培養體育「小明星」,在保證中小學生達標率的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體育愛好和專長,選拔骨幹隊員,成立校體隊,特長訓練隊,常年堅持訓練。
3、通過舉行學校藝術節,開展各種文藝演出、競賽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藝術素質,造就出音樂、舞蹈、美術、傳媒等方面的出色人才。同時積極組織和參加校級以上的各種活動,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
4、舉辦學校運動會和各種體育類競賽活動,通過舉辦田徑運動會,能夠推動全校田徑運動的開展,吸引廣大的學生積極參加到田徑運動的活動中來;能夠檢閱學生參加田徑運動鍛煉和訓練的效果,促使田徑運動的普及和提高;能夠豐富學校的課餘生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振奮精神,加強團結,使學校體育教育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同時也是展示學校體育「小明星」風采。
第三階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通過以上工作使學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涌現出越來越多具有專長甚至多才多藝的學生。因此,學校的藝術活動要貫穿全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提倡自編自導自演,通過合唱、歌舞、器樂、工藝、攝影、校園課本劇等活動形式,促進學校整體藝術氛圍,提高全體學生藝術水準。此外,對現階段的特長生的培養工作做全面的總結,制定新的工作規劃,以更好的進行預科與初中特長生的培養工作。
(二)高中特長生的培養
第一階段:選拔學生、確定培養目標。
入學的第一學期工作重心定位在教師從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選拔有專長及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依據具體情況專業教師確立可操作的三年培養目標、計劃、課時、收費標准(不同階段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人數情況、專業收費行情變化情況進行調整),然後報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根據基層上報的方案,統籌安排體育、藝術特長訓練時間、場地,並提出與之相關的收費標准和補貼計劃,再由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審報主管副校長、校長審批,審批後實施。
第二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嚴格按課表上課。
1、嘗試對高中特長生的培養和加強體育類、藝術類高考考生的教學及輔導。
2、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善舊的體育類、藝術類考生的輔導計劃,嚴格按課表上課,提高現有的教學質量,研發專業課的校本教材,打造自己專業品牌。
3、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在現有條件的前提下,加大對體育、藝術教學的投入,盡可能的改善辦學環境,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第三階段:每學期召開一次特長生和體育類、藝術類培養工作研討會。
(三)校內外的大型活動
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協助學校負責校內外大型活動的策劃、組織和管理工作。
(四)配合學年組工作
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配合學年組對特長參賽、參試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進一步拓寬升學渠道,在提高升學率的同時提升學生升學檔次。
註解:
1、「體育、藝術2+1工程」: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鼓勵、關注、培養在體育、藝術方面出類拔萃的學生,使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能夠不斷進步,培養出我校初中在音樂體育美術方面的名學生。
2、何為「合格加特長」:具體說:合格即學生各學科文化成績及格、體質健康達到標准、綜合素質評價合格。特長即學生有一兩項擅長,如體育項目、藝術項目方面有擅長,或在演講、播音、寫作、書法等方面有專長。
⑺ 心理健康 教育如何培養特長生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⑻ 怎樣培養興趣…豎立自信
一、以興趣為先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發其興趣。興趣與信心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自信的歌唱。興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後天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1.創設情景、引導參與。 音樂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樂情境。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通過語言描繪,圖畫再現,音響渲染,扮演體會,設懸置疑等多種途徑,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樂此不彼地致力於唱歌教學。 2.藉助游戲,寓教於樂。 游戲是孩子表現生活、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他們常在游戲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音樂課如果只停留在讓學生被動地聽唱歌曲的層面,那必然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在游戲中學唱歌曲,如:邊唱邊做開火車游戲,邊唱邊玩拍球游戲,邊唱邊做紅燈、綠燈游戲,這不僅能減輕學生唱歌時的心理壓力,而且能體驗唱歌的樂趣。 3.開展競賽,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好勝心、榮譽感、表現欲特強,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音樂競賽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競賽活動既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較量,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挑戰;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組之間的競爭。這些競賽或以獨唱、齊唱的形式進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開展;或者要求介面唱,或者要求編詞唱。總之,教師要根據具體歌曲巧妙設計符合學生特徵、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心底喜愛音樂,喜愛唱歌。 4.分層勵進,體驗成功。 唱歌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靈活多樣性,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做最佳選擇和綜合運用。可以根據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願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成功的樂趣。我們知道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對於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學生,要求他們聲情並茂地演唱歌曲;對於一些對獨立唱歌感到緊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背唱歌曲;而對於一些對自己沒有信心、懼怕唱歌的學生則只要求他們唱准歌曲的節奏和音高。不同的學生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會逐步認識自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唱歌潛能,使部分學困生和沒有信心者減少對唱歌的恐懼,樹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二、以情感為依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和態度。在教學活動中,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可以說情感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它具有引發、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要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是啊,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 教師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保持同一水平線上的心理接觸,不要總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嚴姿態去面對學生。現在各行各業不都在提倡微笑服務嗎?我們何不也將微笑帶進課堂呢?課堂上,教師面帶微笑,娓娓道來,學生如沐春風,心情舒暢。這樣可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懼怕感,增強其信心。也可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讓老師更容易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更喜歡上音樂課,喜歡唱歌。試想,學生帶著一種緊張、壓抑的心情來上課,能積極、主動嗎?研究表明,少年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與自信心是和師生情感密切聯系的。 2.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際交往、情感溝通的過程,師生情感的交流與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在唱歌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按自己的主觀意志設計教學並按部就班地教完每一首歌,那他就大錯特錯,他的教學是失敗的。我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向,細心留意每個學生的眼神、表情,及時發現問題,用教師聲情並茂的范唱或熱情的語言、真摯的愛心幫助學生,使學生認識自我。教師只有研究學生情感,了解學生情感,及時捕捉學生的情感信號,才能有的放矢的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而歌的信心。 3.面向全體學生,關心每一個孩子。 新課程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收益。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特別關愛一些歌唱得好,樂理知識掌握得牢固,又愛表現自我的「特長生」。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是「特長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長生」,大部分學生則成為「特長生」的「陪讀生」,結果這些「特長生」因為常常被老師關注而特別喜歡上音樂課,對自己也充滿信心。其實學生都有希望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我們何不也關注一下那些膽小、怕羞、性格內向、不愛表露自己的學生呢?如果我們更多地把最美的笑容留給他們,更多地把最深的關懷留給他們,更多地把無私的愛留給他們,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們,讓他們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偏愛,讓他們也從心理上得到滿足,並在這種滿足中增加信心,從而熱愛歌唱。 4.在集體活動中尋找自信的支撐點。 許多心理學家發現,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比不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容易,他們之間的心靈界限更少設防。一些學生在教師面前很膽小,很拘緊,很自卑,但在同學面前卻很大膽,很活潑,很自信。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特殊情感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好朋友合作學習、小組合作表演等集體活動,努力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體大舞台,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盡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教師要用「放大鏡」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讓一些自卑的學生覺得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信的支撐點,讓自信的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由衷地唱出自信
⑼ 特長生興趣的培養有哪些方法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⑽ 急求小學數學特長生培養總結和學困生轉化總結
小學輔導後進生工作總結
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得好:「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作為教師,我愛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後進生,我更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首先,萌發學生的自信心
在班級的苗圃里,後進生是需要特別培育與愛護的幼苗。我用真情和熱情去填補他們情感的空缺,去點燃他們胸中的希望,春風化雨般滋潤他們的心田。我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對每一位學生都給予了鼓勵式的評價,尤其對後進生,我從不戴有色眼鏡去看他們身上的缺點,而是拿放大鏡去努力尋找「閃光點」,對其優點加倍珍惜,哪怕是微弱的,也悉心扶持,讓它發揚光大。
其次,真心善待學生
我班的後進男生孫昱,自卑、倔強、有叛逆性,父親下崗,母親患病,。我從不歧視他,經常找他談話,時刻給他鼓勵和期望,滿足他合理的要求,如:和品學兼優的同學同座、盡量讓他多參加有益的活動等。 利用課余時間,耐心輔導他的功課,我還從生活方面關心和幫助他,經常送給他學慣用品及衣物。他親身體會到我的善意,相信我的真心,把我當成朋友。漸漸的,孫昱有什麼知心話都願與我說,讓我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煩惱,他的性格及學習積極性也有很大程度的轉變。
還有,激發後進生的熱忱
在班幹部中,我增設生活委員、公共財產管理員、秩序維持員等職務。在競選班幹部前,我單獨找到後進生張剛、王鍵軍等,鼓勵他們大膽競爭。 在我的鼓勵下,一個又一個希望在我班升起。我放手讓後進生管理班級,給他們的工作給予關注與指點,經過鍛煉,後進生樹立了自信心 ,他們既管好了自己,又敢管別人了。
我想,對學生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他們溫暖和耐心的疏導,以誠相待,並且付出心靈的關愛,才能得到學生對我們的信任。也就是說:愛是促進後進生轉化的「靈丹妙葯」。
的確,在教師眼中是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的,只要我們付出真心、誠心、耐心、愛心,就一定能換來學生的進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