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特長生培養措施與方法
⑴ 小學數學特長生如何培養
特長,要根據學生的突出的才能及興趣有針對性地培養。
孩子不感興趣、孩子這方面的才能不突出,都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⑵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優生培養及
1、創設能引導學優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2、了解學生在興趣、學習偏好、學習速度、學習准備以及動機等方面的情況。這些資料為教師制定活動和計劃時的依據,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3、為尖子設計學習方案 學優生學習新知識時,比其他學生花的時間少,他不需要很多的練習就已經理解新知識,因此,做的練習也少。讓他們做那些已經理解的題目就很多難讓學生體會到智力活動的樂趣。長此以往,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於智力生活的敏感性。教師應該備有不同層次介紹同一主題的資料,採用向學生布置分組作業的方法,從眾多的方案和活動中選取與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相當的項目,指定他們完成。
4、解決學優生心理問題:概述 學優生在心理狀態上,易產生驕氣,居高臨下,聽不進半點批評,心理脆弱。在價值取向上,易產生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傾向和價值取向,不把其他同學的感覺、好惡、需要放在一定的位置;在行為方式上,由於始終把自己當學優生,與一般同學不一樣,束縛了自己,娛樂活動不願參加,集體勞動怕吃苦。 針對這種狀況,教學中應注意: 學優生學習成績優異,但不能「一俊遮百丑」。在鼓勵保持學習上的競爭姿態和上進好勝的同時,要創造條件和環境,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規范他們的行為意識。
5、開展數學課外活動,開闊學優生的視野。學優生學有餘力,在基礎知識已經掌握的情況下,可為他們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解答趣味數學題,閱讀有關數學課外讀物,撰寫學習數學的專題論文等。此外老師也可通過數學專題講座或數學家報告會給學優生提供更多鍛煉機會。
6、鼓勵學優生當小老師,在幫助中後進生的學習中鍛煉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具體措施
新課程改革為小學數學教學自我變革指明了方向,其核心要求與數學學科的內在特徵不謀而合,為引導小學數學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與教學者之間的關系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如果教學者的教學觀念過於陳腐守舊,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過多地強調規矩,則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反之,教學者便能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十分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學生學習成績的顯著提高.然而,從新課程改革和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小學數學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就必須要求教學者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和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等,既豐富了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又對教學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學素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學學習習慣、理念,以及上述意識形態指導下的數學學習行為,綜合反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和水平.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是要從基礎階段抓起,小學生剛接觸數學學習,本身就如白紙一樣空白,更有利於引導其形成牢固的數學意識形態和行為習慣.基於學生之間顯著的差異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首先要觀察和收集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水平等;其次要綜合分析每個學生的特徵,揚長避短,深入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提升. 一、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自覺培養數學素養 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在畏難心理的作用下常常望而卻步,難以深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基於此,教學者應客觀分析每個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具體原因,並據此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總體來看,小學數學教學應通過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將數學學習打造成為一次游戲經歷,或者是一次開心的體驗活動,以多樣化的展現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包裝.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加減混合」等內容時,有的學生由於對單獨的加法和減法運算還未完全學透,因而對於加減混合運算產生了畏難心理.此時,教學者改變傳統的課堂講解模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加減運算接龍」的游戲情境,前一個學生報一個數字,後一個學生再報一個數字,教師規定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第三個學生報出答案,據此循環往復,使學生在游戲接龍中提高加減混合運算的速度,同時也無形中向學生傳達了一種理念,即數學學習可以通過變化學習方法使學習過程變得輕鬆快樂. 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善於分析、勤於動筆的習慣 數學學習不同於語文學習,前者更加講求學生的分析能力,往往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中包含了解題規律,並且這種規律還適用於其他題型.學生善於分析和挖掘數學規律,便能更加輕松地應對數學學習,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體現在平時的教學細節中,因此,教學者應努力抓住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將其放大,促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等內容時,在圖形幾何的學習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學生圖形中蘊含的規律,也不要急於告訴學生圖形中涉及的幾何運算,而是提供一些提示信息,讓學生獨立觀察,再相互印證,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引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實踐活動,親身感受數學知識的運用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真正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同感.小學數學教學應盡量避免抽象性,教學者要善於將抽象的知識進行有效地轉化,主要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運用相應的數學知識解決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年月日」等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製作簡便日歷,最後各小組之間進行評比,選出日歷製作最為精美的小組.「製作日歷」這項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將「年、月、日」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自覺運用相關知識,增強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奇妙之處,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數學素養. 四、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具體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者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促使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能鍛煉自身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乘法估算」等內容時,
⑷ 特長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⑸ 特長生興趣的培養有哪些方法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⑹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把要學生學數學變成學生自己要學數學;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這就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的重大課題。因為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學的保證。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懷著極大的興趣來希望知道數學的魅力在何處,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採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課堂教學創設各種情景。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把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條性、經典性的內容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過程不僅要在流暢幽默的教學語言、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工整清潔的板書、合理恰當的教學順序的安排等各個方面上下功夫,更需要創設誘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情境,通過問題解決來優化學生的知識功能,優化教育功能。 波利亞指出:「中學數學教學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問題的訓練,掌握數學就意味著善於解題」這就需要教師時刻注意創設各種情境,引發學生思維,教學不是單純的傳授現成的知識,也不應滿足於簡單地解決一些問題,而應給學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課題,促使他們不能單靠已有知識和習慣就可解決,而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當學生躍躍欲試,處於憤悱境地時,教師才去啟發、點撥、誘導。反映在課上,教師要多有意識地設置疑問情境,引導學生不斷探索,不斷產生思維熱點,不斷使你的課產生高潮。設疑時要在「巧」字上設疑,設疑貴在巧,時機要巧、地點要巧、方法要巧。 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徵,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上教師要善於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進行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在知識的生長點、轉折點設計有趣的提問,以創設最佳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我一般採取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互相合作→解決問題→完成學習;
2、創設情景→自學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點拔→反饋評價;
3、利用舊知識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問題展現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分組交流討論→自我總結以完成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求原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沒有直接將教材的知識「奉獻」給學生,而是首先讓學生任意解一個一元二次方程(△≥0),並求出它的兩個根,然後讓學生說出兩個根,由我來猜方程,結果我全部猜中,「真奇怪,老師是怎麼知道我的原方程的?」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奇妙感,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最後我說:「只要大家認真聽了老師這節課的內容,大家也會如老師一樣可以猜出方程。」結果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2、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利用插圖和引言,培養學生的創新情感和創新意識。 數學課本的插圖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創造動機和創新慾望。強化引言教學,有助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知識引入時,能否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一章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每章的引言就為我們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如:初中代數第十一章,通過引例的講、析得到兩個二次根式,並提出這兩個二次根式能不能簡化?如何簡化?這里不僅提出了問題,同時揭示了本章所學的主要內容,這樣把學生注意力引到所學的新知識上來,不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這樣做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當然,這樣產生的直接興趣是不穩定的,也是不會持久。因而強化引言教學時必須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如趣味性、激勵性、目的性、導向性等,這樣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啟發學生去尋求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進一步穩定、持久。 2.利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中學數學教學創新教育的核心,思維的深刻性和發散性又是創新思維品質的基礎。 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恰當穿插有關生動的數學趣題、典故以及數學謎語,巧設懸念。如講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年齡之謎的故事,黃金分割,高斯的故事等等。講授相似三角形應用時,一開始我就設下懸念,你能否不過河測出河寬,不上樹測出樹高?一個五分的硬幣測出月亮離我們有多遠?這種懸念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學生能積極思考,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3.利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培養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把學生引進探索、創新的空間,徹底改變在教學中教師包辦代替,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按照教材編排的內容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體現教師組織學生主動獲取、掌握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數學家思維能力 教材中「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的內容,經過教師的加工創造便是很好的素材,組織學生數學小組進行探索性研究,實地考察、收集材料,開設數學史講座。3、組織各種活動。(1).開展主題班會: 經常從班上找一些對數學有興趣,並且成績較好的學生,開展「怎樣學好數學」主題班會,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經驗,從而帶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很多同學都積極參與,如吳啟超、王大鵬、楊媛媛、曾浩然、何文川等,並且形成了文章張貼在牆上,介紹了很多好的經驗。 中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最易受不良習氣的侵蝕,如果不從正途引導,很易滑入歧途,所以可經常開展「人生話題」的主題班會,確立他們的人生目標,挖掘他們的人生價值。(2).多媒體和幻燈片的教學 在幾何教學中,我一般是遵循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一切圍繞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常規的課堂教學和具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既新穎又自然。屏幕上生動有趣的畫圖,特別是動畫,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直觀、形象和動態的圖象的演示過程,則給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像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像的翅膀。我還和周小波老師合作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參加縣的教學比賽,獲得了獎勵和肯定。 (3).開展各種課外活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時間長了,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要適當的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課外活動除了在校內開展外,還可以走向社會,讓他們從生活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數學的無處不在。為此,我寫了一篇《數學無處不在》的教學論文,並且獲了獎。4、分層教學。 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要改變那種只重視少數尖子生,不重視大多數差生的應試教育的傾向,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按梯度目標接受數學知識,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老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編排保持一定梯度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及練習題、作業題,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著手學習、解答,使他們能夠獲得解答問題的成功喜悅,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把握五個環節,(1)學生編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他們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2)分層備課,對學生進行分層後,教師在備課時便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於使分層教學留於形式(3)分層輔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4)分類指導,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怎樣進行預習和復習;怎樣自學;怎樣培養數學能力等。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我們還應幫助後進生解決學習困難。(5)分層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給他們訂下各自的學習目標,讓每位同學都有可望又可及的目標,並且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不斷進行調整,使每位同學在任何時候都能鼓起勇氣,不會喪失信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分開層次,承認差距,拓寬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為廣大同學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基礎的不同只能代表昨天,今天的奮斗更加重要。5、成立數學學習小組和數學興趣小組。 由於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廠中的產品的製造一樣千篇一律。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自主學習的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5位同學構成,並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適當調整。 為了喚起和發展優等生對數學及其應用的穩定興趣,拓寬和加深所學的知識充分地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發展他們獨立地、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能力,以及培養他們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我班決定在數學學習小組的基礎上成立數學興趣小組,現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可向這些學生補充一些課外作業,讓他們解答一些帶有技巧性,較難的習題,以加深所學的知識,也可以出一些題目,讓學生一題多解,或分類討論,以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主要每周在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以數學思考題的形式出現。
二、可對學生作一些適合他們興趣的通俗報告,如有關中外數學史的專題報告,或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某些現代數學理論的通俗介紹,培養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三、給學生訂閱課外報刊雜志,例如《中學生學習報》數學周刊,《少年文摘》,從而多開闊他們的視野,多見題型。 通過以上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教訓,經過一定的時間,我終於使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⑺ 急求小學數學特長生培養總結和學困生轉化總結
小學輔導後進生工作總結
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得好:「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作為教師,我愛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後進生,我更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首先,萌發學生的自信心
在班級的苗圃里,後進生是需要特別培育與愛護的幼苗。我用真情和熱情去填補他們情感的空缺,去點燃他們胸中的希望,春風化雨般滋潤他們的心田。我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對每一位學生都給予了鼓勵式的評價,尤其對後進生,我從不戴有色眼鏡去看他們身上的缺點,而是拿放大鏡去努力尋找「閃光點」,對其優點加倍珍惜,哪怕是微弱的,也悉心扶持,讓它發揚光大。
其次,真心善待學生
我班的後進男生孫昱,自卑、倔強、有叛逆性,父親下崗,母親患病,。我從不歧視他,經常找他談話,時刻給他鼓勵和期望,滿足他合理的要求,如:和品學兼優的同學同座、盡量讓他多參加有益的活動等。 利用課余時間,耐心輔導他的功課,我還從生活方面關心和幫助他,經常送給他學慣用品及衣物。他親身體會到我的善意,相信我的真心,把我當成朋友。漸漸的,孫昱有什麼知心話都願與我說,讓我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煩惱,他的性格及學習積極性也有很大程度的轉變。
還有,激發後進生的熱忱
在班幹部中,我增設生活委員、公共財產管理員、秩序維持員等職務。在競選班幹部前,我單獨找到後進生張剛、王鍵軍等,鼓勵他們大膽競爭。 在我的鼓勵下,一個又一個希望在我班升起。我放手讓後進生管理班級,給他們的工作給予關注與指點,經過鍛煉,後進生樹立了自信心 ,他們既管好了自己,又敢管別人了。
我想,對學生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他們溫暖和耐心的疏導,以誠相待,並且付出心靈的關愛,才能得到學生對我們的信任。也就是說:愛是促進後進生轉化的「靈丹妙葯」。
的確,在教師眼中是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的,只要我們付出真心、誠心、耐心、愛心,就一定能換來學生的進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⑻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教育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引導和訓練學生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在課前課後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和認真作業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如果能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這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2.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慣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是要注意根據一年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教師培養學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興趣,也就是學生求知慾,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計算能力是由教師的反復訓練和學生自身的刻苦練習,長期積累而成的。
各種各類練習也為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加上我們這里的學生的特殊情況,基礎比較差,平時必須加強口算訓練,為提高學生基本的計算能力打好基礎。我將堅持每天課前三分鍾口算練習,並且對學生的口算練習進行認真地批改,有錯及時讓學生訂正。這樣堅持練習,日積月累,我想是一定能成功的。另外,結合教材補充一些必要的計算練習。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每天補充一些必要的計算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或者是各類基本計算練習和一些基本的有一定思維性的計算
<一>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
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注重作業設計。
精心設計每一課時的作業,才能盡可能地發揮作業的最佳作用,達到教學的目的。作業不隨意,應該結合當天的內容,對內容進行選擇,不布置課堂上做過的作業,對布置的作業一定要精批細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如果我們有強烈的責任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我相信數學教學質量一定會逐步提高的。
⑼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措施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鑽研和深入挖掘數學教材資源是用好新教材的基礎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無論是編排內容,還是編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教材的靈活性強,留給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空間大。如果不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資源,就有無從下手之感。老師們不去鑽研教材就根本不知道我們數學書上的主題圖有什麼作用,試一試、練一練的幾道題的設計意圖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一節課下來自己都沒底,也不知道學生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我們數學老師要抓好學生的「雙基」,就要抓好課堂教學中的「講、練、評、糾、導」。在課堂教學、安排練習、選題編題時,始終把握課標要求。 2、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標准中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這足可以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後的發展將起著重要作用。必須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而且要從一年級抓起,因此一年級的老師特別要盡心盡職,要注意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記得我有一次聽過特級教師的一個講座,他說他每年都會帶一年級的一個班,而且要一年級的數學老師都跟著他聽一個月的課,看他是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習慣,如何上好一年級的課。一年級習慣養好了,到了高年級就逐顯事半功倍的成效了。 (1)加強學生聽課習慣的養成訓練
學生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做題時,首先學生應讀懂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然後再進行計算。其次是教會學生觀察題型,正確運用定律、性質,使計算簡便。審題要始終貫穿整個解題過程,既要看全題,又要看運算過程出現的新數字、新情況,做到方法得當。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習慣
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准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和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字跡清楚,格式正確完整。
要求學生書寫規范首先我們數學老師平時的板書要規范。比如脫式計算、解方程等我們老師要講清要點要寫規范,比如作圖要用工具我們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
(5)、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是體現在對問題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於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後後悔,我們習慣把種現象稱為馬虎,其實不然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讓學生掌握的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縝密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