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際貿易部工作經驗
① 英國大學本科國際貿易專業排名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埃克塞特大學,拉夫堡大學,愛丁堡大學都可以。
金融專業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專業,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規律。該專業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
國際貿易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② 有誰知道有關外貿部管理經驗的一些東西
外貿管理的關鍵經驗主要有:國外客戶資源的管理,如何保管客戶資源不流失,這是外貿管版理的最大課題權,只要能夠管理好國外客戶資源,外貿公司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其次是合同簽署許可權管理,以及合同執行中的任務階段和單據流程責任管理。
財務會計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多數外貿公司的財務管理不完善,財務會計人員的學識水平不適應外貿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是外語水平太低或者完全不懂外語,造成大量的工作失誤。
③ 我在一家國企的國際貿易部工作七年半,女,本科學歷,在職上了MBA,現在感覺這份工作是個雞肋,往上沒有多
你先試試接觸下外企關於貿易這塊工作
然後找下獵頭
自己試試能不能跳到大的平台
④ 我現在在國際部工作,應該是從事國際貿易的,我就想問下各位,我需要看什麼書
問題是:你在什麼單位的國際部?換句話說,你的崗位職責是什麼?只有針對你的具體工作的性質或內容,選擇對應的書籍或知識進行學習。
說白了,沒有介紹你究竟做什麼工作的,怎麼好胡亂地說三道四?
⑤ 境外地質工作特點和經驗
(一)境外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地質工作的一次跨越
一些世界一流的國家地質調查機構,均十分重視境外地質工作。這是因為,地質現象是無國界的,地質工作相應也是無國界的。開展境外工作,一是可以加深對本國地質背景和資源潛力的認識,二是可以總體上提高地質調查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從而總體提高社會福利,三是可以促進本國的企業在國外開展相應的商業性活動,包括在境外開展礦產勘查開發。很多國家的地質調查機構,將是否以及如何開展和開展什麼樣的境外地質工作,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比較典型的國家是美國、英國和日本。歐洲一些比較小的地質調查機構,也大量開展境外地質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國家綜合競爭力。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加大了境外地質工作的力度,如印度、巴西等,這些發展中國家開展境外地質工作的目的,重點往往不是提高全球競爭力,而在於提高其區域影響力。
在當前階段,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境外地質工作已經轉型,重點開展一些能夠發揮國際領導作用的全球項目,並且整體的工作也從供應驅動轉向需求驅動,從礦產調查評價轉向環境和水。但是,在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歷史上,也曾經開展了大量的以境外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為重要內容的境外地質工作,實際上,他們在這個發展階段的境外地質工作對我們更有借鑒意義。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系統評價了美國地學在國際領域的三大歷史作用:一是制定國家外交政策,二是保障國家經濟權益,三是維護國家科學權益。該委員會的研究報告最後得出三條結論:第一,需要加強國際地學工作以支持美國的國家利益;第二,在制定美國國家外交政策時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地學家及其地學知識;第三,通過提高美國地學家在美國國際項目中的參與程度,可以進一步強化美國的經濟利益和科學利益。
英國高度重視境外地質調查工作。目前英國地質調查局在100多個國家從事過地質調查工作,開展多個地學計劃,其目標是:資源的可持續開發,人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可持續的生計,生活質量以及脫貧。這些活動,包括在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合作和援助項目,主要是由英國國際開發署(DFID)所資助的,同時,也與各個國際組織合作並獲得資助,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環境署等。在開展境外地質工作時,英國地質調查局經常和英國的公司及大學合作。英國地質調查局還承接其他援助機構、世界各國私人公司和政府的合同項目,有時直接接受東道國政府的委託項目。英國地調局積累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地質資料和數據信息,近期,其工作的地區重點是東歐和前蘇聯。其中,有些是長期項目,包括幫助東道國加強地學能力建設和機構建設。許多國家的地質填圖計劃、國家地學規劃、GIS地學資料庫,都是由英國地調局設計和實施的。
日本迄今仍在開展境外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重點,一是由日本油氣和金屬事業團開展的境外礦產資源調查評價;二是由日本地質調查局開展的以環境合作為重點的境外地質工作。
(二)不同國家地質調查機構的境外地質工作內容不同,同一個地質調查機構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境外地質工作內容不同
不同的國家地質調查機構,所開展的境外地質工作的內容是不同的;同一個國家的地質調查機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開展的境外地質工作的內容也是不同的。比如,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境外地質調查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重點是在其周邊國家開展地質填圖;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且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重點是在全球開展地質調查和礦產調查評價;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其境外地質工作的重點是環境地質調查和評價,同時開展基礎和礦產地質調查;90年代迄今,工作重點則轉向對全球重大地質和環境問題的調查,這些問題,需要全球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努力,而美國地質調查局試圖在其中發揮核心和領導作用。
1.資源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
典型代表是日本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地質調查局。
日本開展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主要特點是:組建專門機構,包括「石油公團」和「金屬礦業事業團」,大力推行「技術援助/經濟援助及合作計劃」,建立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網路,為企業的礦業跨國經營提供全方位支持。為了推進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日本特別成立了金屬礦業事業團(1963年)和石油公團(1967年)。這些准政府性質的機構,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日本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務,特別是對日本企業的礦業跨國經營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網路。目前日本金屬事業團在世界11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各辦事處還負責周邊國家的資源信息),收集和分析世界各國的資源信息。特別是針對資源國潛力和礦業投資環境的信息、重要勘查開發項目的信息、國際礦業走勢追蹤、跨國礦業公司動態分析、礦業權市場狀況和礦產品等方面的信息。二是通過技術合作和經濟援助/合作,降低企業在境外勘查開發的風險。作為日本政府的「政府援助計劃」的一部分,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在受援國實施礦產勘查的技術合作項目和礦產資源的區域調查,以便了解和掌握其他國的資源情況,為本國公司參與境外礦產資源的開發工作提供幫助。三是在境外開展基礎地質調查,承擔項目前期風險,引導企業選點。日本在境外進行的基礎地質調查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稱為「境外地質調查」,完全由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用日本政府的錢進行;另一種方式稱為「境外聯合地質調查」,由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與資源國聯合進行,由日本政府提供資助。這相當於在境外從事前期勘查的風險全部由日本政府承擔了。在找到了礦或圈定了遠景區後,再由日本企業申請取得礦業權。
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大量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礦產資源的全球爭奪成為世界政治和美國外交關系的重要因素,這期間,美國政府聘用了三名傑出的地質學家(C.K.Leith,G.O.Smith和J.E.Spurr)作為政府顧問。這三位地學家提出的建議,對美國外交政策和礦產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發揮了卓越的貢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在「國聯」(聯合國前身)中,三名地學顧問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同時促成了在1928年成立了國家礦產顧問委員會。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鄰近,地學家提出預防礦產供應中斷的建議,於是1939年美國建立了戰略礦產儲備,1942年,當時的經濟福利局資助了一個計劃,到拉美采購礦產並鼓勵拉美的礦業開發。在這些活動中,美國地學家作為政府顧問,作為拉美采購委員會成員,或者作為美國政府代表去資源國調查。美國對拉美礦產生產和供應的關注,導致美國地學家首次大規模開展境外地質工作,其方式是通過1938年成立的部門間科學和文化合作委員會(ICSCC)。美國地學家開始在拉美國家開展礦產調查評價,包括圈定戰略礦產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濟福利局及其更名後的對外經濟管理局也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期間,美國地調局組織了60多位資深的地質學家,在16個拉美國家開展了礦產調查評價。此外,政府還委派了大量地質學家,在歐洲、非洲、亞洲、南美和西太平洋開展地形分析、工程研究和水文調查,以支持現實和潛在的軍事目的。這導致美國地調局組建了軍事地質分局,支持美國軍事部門的戰略規劃。
2.環境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
典型代表是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工作。地質和礦產調查等,目前已經不是英國地調局國際合作業務的重點,他們現在更多地關心環境和生活質量問題。其一,英國地調局在全球區域地球化學填圖和環境研究方面,正在發揮突出和領導作用。一是環境地球化學。目前英國地調局正在玻利維亞、肯亞、墨西哥、所羅門島、蘇門答臘、史瓦濟蘭等地開展區域地球化學填圖;在辛巴威開展微量元素失衡與動物健康關系問題研究;在中國和印度開展煤電站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辛巴威和烏干達開展耦合地球化學模擬和填圖;在馬來西亞、泰國、辛巴威和厄瓜多開展采礦和選礦的環境影響評價,重點是砷、汞元素地球化學;在東南亞開展砂錫采礦的環境影響;在肯亞、坦尚尼亞、巴西,研究陸海污染物流動;在菲律賓和厄瓜多,研究減緩與采礦有關的汞污染危害的方式;在中國和斯里蘭卡,研究人體硒失衡的預測及復原;在烏干達研究硅肺問題;在泰國和阿根廷,研究環境砷暴露對健康的威脅及地球化學解決辦法等等。二是地下水砷污染研究。近8年來,英國地調局在孟加拉、迦納等許多國家開展了這方面研究。三是在摩洛哥開展的1∶10萬區域地球化學填圖。英國地調局通過長期的國際合作,收集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地球化學數據。據此,英國地調局建立了國際地球化學數據倉庫,包括自1965年以來的全部數據。還建立了全球重點國家區域地球化學資料庫。其二,英國地調局在水文地質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其三是工程地質領域。
近期,英國政府設立了一個特別計劃,即知識和研究項目(KAR),由英國國際開發署資助,英國基礎設施及城市開發部(IUDD)管理,宗旨是提高英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其中包括6個部分,分別是:能源、應用地學、信息和通訊技術、運輸、城市化、供水,其中地學項目由英國地調局為主實施。這是英國境外戰略(英國政府國際開發白皮書)的重要內容之一。新戰略要求英國地調局實施的項目做到:促進建設符合英國國際開發署(DFID)要求的全球工程知識庫;促進建設能夠加強南北關系的信息庫;促進工程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有所創新。國際地學項目包括5個主題。一是推動環境友好型的礦產資源開發。包括兩個子項目,分別是:推動小礦山/手工采礦的有效發展(包括小礦山如何與大型礦業企業合作,童工與婦女問題等);推動礦產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改進制定發展規劃時的減緩地質和土工災害戰略。三是加強礦產開發的廢物和毒性物質的認識及其對地質資源開發的環境健康影響,為發展中國家制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減輕環境影響的戰略和技術(地球化學災害)。四是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地質物質工程性質的研究,推廣其工程和環境應用(建築材料)。五是制定保持和加強國家地學信息服務的戰略和系統。
3.科學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
許多世界一流的地質調查機構,目前開展的是科學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牽頭負責重大國際項目,發揮全球領導作用,從而整體上提高國家競爭力。如日本地質調查局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近期的一些重點包括:與越南地質礦產部合作研究海平面上升綜合評價;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以及菲律賓大學合作,開展淘金熱地區環境管理、規劃和風險交流多學科研究;與美國地質調查局合作研究減輕地震災害的方式,量化表示未來地震的可能性;與美國地質調查局合作研究東北亞成礦系統;等等。日本地質調查局規劃和協調辦公室負責相關國際活動。重點包括:參加國際組織,如東南亞地學計劃協調委員會(CCOP)、地質調查局國際聯合會(ICOGS)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等等;支持建設地學信息網路。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包括:國際科學技術中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南亞應用地學委員會,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社區和小規模采礦,IGCP等。
這三類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沒有本質的界限,很多時候是相互關聯的。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最近開展的「全球礦產資源評價計劃」,既是一種科學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也是一種資源導向型的境外地質工作。美國地質調查局正在開展一項國際性合作項目,評價全球未發現非燃料礦產資源的潛力。「全球礦產資源評價計劃」(GMRAP)將研究和測試用於評價全球未發現礦產資源潛力的方法。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確定某幾種未發現礦產資源的全球潛在分布地區,並且確定1km深度內這些未發現礦產資源的潛在數量。目前,超過70種化學元素在100多種礦床類型中被發現。「全球礦產資源評價計劃」項目第一批重點關注的礦種是:銅、鉑族元素、鉀鹽資源,第二批評價考慮的礦種是鉛、鋅、鎳、金和磷酸鹽岩。對於銅資源,重點評價斑岩銅礦和以沉積岩為容礦岩石的銅礦,這兩種類型的礦床佔全球銅資源的80%。鉑族金屬包括鉑(Pt)、鈀(Pd)、鋨(Os)、銥(Ir)、釕(Ru)、銠(Rh)六種金屬。鉑族金屬以其特別可貴的性能和資源珍稀而著稱,與金、銀合稱「貴金屬」。鉑族金屬供應相對稀缺,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環境保護意義,在高技術產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這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優先選擇開展鉑族金屬調查評價的原因。鉀鹽與糧食安全有一定關系,美國鉀鹽的80%以上靠進口,這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在第一批調查評價的礦種中就選擇了鉀鹽的原因。當前全球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取決於各種來源的礦產資源供應的充足性。盡管在近期非燃料礦產資源的供應從全球看不會出現短缺,但隨著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度增加。但是,礦產資源的全球發現難度加大,開發難度也日益加大,土地利用沖突也日益加劇,這是美國地質調查局開展「全球礦產資源評價計劃」項目的背景和依據。「全球礦產資源評價計劃」(GMRAP)的目標是:①根據最新可得資料,對全球非燃料礦產資源進行連續性和綜合性的信息分析;②研究提出並且不斷改進開展大區域調查評價的方法;③研究提出用於分析全球礦產資源評價的新模型和預測性工具,並且將分析結果運用於解決可持續資源開發和環境管理相關問題;④通過將成礦作用研究和大地構造分析相結合,推動對成礦系統起源和演化的理解和認識;⑤通過加強政府間和非政府組織、礦業界的合作,推動全球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領域的國際合作。美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評價計劃」(GMRAP)的組織:一是按礦產品類型組織;二是按地理區組織。為此,美國地質調查局和包括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內的眾多國家的地質調查機構簽訂了相關的研究合作協議。
(三)不少國家為開展境外地質工作而組建專門機構
1.地質調查機構的專門部門負責開展的境外地質工作
英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地質調查局等,均有開展境外地質調查工作的職能,並且這種職能是以法律或者法規的形式規定的。
英國地質調查局是1835年成立的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地質調查局,英國高度重視境外地質調查工作。1893年成立帝國研究院,其礦產資源部專門在境外開展以地學調查為主的科學調查;1947年撤銷帝國研究院,組建專門的「殖民地地質調查總局」,開展英聯邦國家及其他國家的地質調查;1957年進一步擴大范圍,將殖民地地質調查總局更名為「境外地質調查局」,在更多的國家開展地質調查工作。1965年,應時代要求,將境外地質調查局與大不列顛地質調查局合並,成立地學院,即現在的英國地質調查局。在地調局內部專門設立國際業務部,負責設立、執行和管理地調局的境外地質項目,重點是國際援助項目。國際業務部由為數不多的幾個經驗豐富的區域地學經理和協調員構成(按區域組織,如拉美和加勒比項目經理、南部非洲項目經理、亞洲、中東、歐洲項目經理、法語系非洲項目經理等),這些專家有能力將英國地調局內部地學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織起來,並且在必要時,可以組織其他機構和公司的專家共同開展工作。
2.地質調查機構的常設項目組負責開展的境外地質工作
在性質上這類機構等同於地質調查機構的專門部門。與專門部門(如,國家地質調查機構的境外事業部,或國際合作部)相比,通過常設項目組負責開展境外地質工作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調動更多部門的力量,運行機制上也可以更加靈活。俄羅斯的境外地質研究所也是這類機構。
3.准政府機構負責開展的境外地質工作
典型實例是日本的金屬礦業事業團。日本油氣和金屬事業團(JOGMEC,也可以翻譯為日本油氣和金屬國家公司)成立於2004年(截至2007年3月31日,其股本資本為1879億日元,2007年度的預算為15億日元),由原日本石油公團和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合並而成,其主要任務之一是確保日本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和礦產的穩定供應。其主要職能是,向日本私人公司提供財政資助,開展境外的油氣及金屬礦產勘查、生產和儲蓄,並且為了使得這些活動有效開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同時,系統收集、分析和向日本公司分發有關全球能源和自然資源的信息。日本油氣和金屬事業團,注重通過聯合地質調查、技術合作、培訓計劃及其他活動,加強與資源國合作。
日本油氣和金屬事業團的金屬戰略和勘查部,向日本私人公司的境外采礦作業提供支持。提供的服務包括境外地質調查和礦床研究、勘查評價,重點包括潛在成礦區的衛星圖像分析及地質調查和地球物理測量(其專長是SQUID-TEM)。日本政府通過其油氣和金屬事業團提供資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日本公司在境外勘查礦產資源的風險,特別是早期勘查階段。
境外油氣地質調查和勘查一般流程是,由JOGMEC開展境外地質調查和地球物理測量(費用由日本政府承擔),開展油氣潛力評價,這樣降低了日本石油公司的風險,加強了與石油資源國的聯系,幫助日本公司取得油氣的探礦權和開發權,然後由日本公司開展勘查和開發。JOGMEC完成地質調查後,全套數據和技術報告交給東道國,同時交給日本政府和公司。JOGMEC還開展室內工作(包括:勘查潛力分析、開發和生產方案以及成本分析),幫助日本石油公司尋找境外新的投資機會。
除油氣和金屬外,日本還通過1997年組建的日本煤炭能源中心(Jocoal,由以前的3個部門合並而成)加強境外的煤炭地質工作。實際上,日本的煤炭境外地質調查開始於1982年,迄今已在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中國等多個國家開展過工作。
(四)不少國家為開展境外地質工作撥付專門經費
1.與對外開發援助相結合的境外地質工作
英國、美國和日本,包括加拿大等許多國家,境外地質工作均與對外開發援助緊密結合。如美國,實施全球資源戰略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技術援助和經濟合作的名義下輸出礦業資本,對全球礦產資源加強資本和技術控制。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明確委託早在1879年成立的美國地質調查局,在探明礦產資源能夠導致跨國礦業公司進行投資的國家進行礦產資源評估。美國國務院聲稱要利用地質調查局作為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美國國務院要求內政部對有關外派外交人員進行礦產資源方面的培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推行的「國際地質計劃」,就是利用自己的地質勘查技術優勢,以「援助」為條件獲取受援國的礦產資源信息,為本國的境外投資和礦產品貿易選擇目標。在執行「國際地質計劃」過程中,發現了哥倫比亞、巴基斯坦和泰國的斑岩銅礦,哥倫比亞的鉛、鋅礦,泰國的大鉀鹽礦。在巴西、菲律賓、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對這些國家的鉻、錳、鎳和鐵等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評價。通過對沙烏地阿拉伯區域地質填圖的援助,強化了它在沙特石油業中的地位。
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開發援助」目標,一是知識的傳播,二是滿足南北對話中「北對南的信息需求」。DFID的項目主要包括6個領域,即能源、地學、信息通訊技術、運輸、城市化和供水等。在地學方面,DFID主要靠英國地調局來履行其職能。DFID和英國地質調查局同屬於英國貿工部(DTI),而DTI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產品研究和市場研究,目的是在國際上創造公開、透明和有效的市場。顯然,這是為其企業的市場准入服務的。英國的開發援助,主要是通過境外開發署(外交部)提供官方援助(ODA),受援國達135個。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發展中國家市場准入程度的提高,英國反而削減了其ODA的額度。
2.基於雙邊或多邊合作的境外地質工作
根據雙邊或多邊合作計劃,根據受援國的要求,開展境外地質工作。
3.境外地質工作經費納入經常性預算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
4.由專門基金開展的境外地質工作
主要的例子是日本。日本專門建立了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開發基金,包括19項境外礦產勘查開發援助工作,具體包括:前期聯合風險勘查;境外地質調查;境外聯合地質調查;礦山周邊基礎設施F/S調查及完善;勘查融資;股權並購融資;對境外礦業公司及礦山建設提供融資;直接出資;幫助外國礦業公司融資;民營企業的債務擔保;對日本企業為債權人的信貸項目提供保險(含資源能源綜合保險);境外投資保險(含資源能源綜合保險);境外勘查准備金特別扣減(稅收支援);稀有金屬冶煉及回收技術調查;礦山現場技術支援;境外開發計劃調查及技術合作(經濟產業省委託事業,也叫境外規劃調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集團研修;技術合作項目(派遣專家、個別人研修);境外投資風險准備金(損失准備金)。
(五)中國需要創新境外地質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中國要創建世界一流地調局,加強全方位的國際合作,形成地質調查國際合作新格局,是一個客觀選擇,也是一個必由之路。建議:
(1)制定《境外地質調查條例》,或將境外地質工作的內容納入擬研究制定的《地質調查條例》中。這樣,境外礦產調查工作就有了較為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明確的政策支持。
(2)組建境外地質研究所(或國際地質研究院),專門負責境外地質工作以及相關全球資源戰略的實施工作。
(3)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確保境外地質工作的經費來源。一是,建議商務部增加援外基金的規模並將用於境外地質工作的比重加大。二是,與財政部協調設立經常性的境外地質工作項目,納入經常性預算支出。三是,與開發銀行等機構合作,促使境外地質工作經費來源多元化。
(4)制定境外地質工作規劃,與資源外交相銜接,明確境外地質工作的區域重點和礦種重點。
(5)加強與從事境外資源勘查開發的礦業公司合作,國家境外地質工作與礦業公司開展的境外風險勘查有效銜接。
⑥ 英國大學國際貿易專業怎樣求了解
英國的商科在世界上是最強的。世紀國際貿易中心就在英國的倫敦。國際貿易專業專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可以把你這些GPA、專業等信息輸入到留學志願參考系統http://www.liuxue315.e.cn/StudyAssess/中去,系統會自動匹配資料庫中與你類似的同學案例,結合自身情況也能有個大致的定位。
⑦ 國際貿易部門的職員,主要做些什麼工作呢
1,尋找海外買家或賣家
2,處理詢盤
3,訂單確認
4,生產安排
5,出貨安排及跟蹤
6,取得相關單據
7,出口結匯
⑧ 留學英國半年內,我是如何取得兩份工作經驗的
留學之後在英國真的能找到工作嗎?工作機會多嗎?留學生在英國的就業形勢好嗎?這些一直是廣大中國留學生和家長擔心的問題。
很多中國學生希望完成學業後,在英國工作一段時間積累經驗,以便回國找到更理想的職位。但近年來英國的就業市場並不樂觀,選擇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畢業後在英國找工作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很多留學生反映在英找工作難,但有一些人已經獲得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她們的經歷也許可以為你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和參考。下面,UKEC英國教育中心為大家分享幾個英國碩士留學生畢業之後留在英國工作的故事。
留學生Joey在中國擁有3年品牌公關的工作經驗,2013年夏末,她放棄了別人眼中的大好前程,前往英國就讀奢侈品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課程。
在她看來,在中國流傳的有關留學生活的部分傳言有誤。雖然研究生只讀一年,但沒想像中那麼輕松,而畢業後在英國找工作也沒傳說中那麼困難。拿到碩士文憑後不久,Joey便成為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的一名銷售。
最初在找工作時,Joey的願望是重拾舊業,繼續從事公關工作。盡管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她仍對現狀很滿意。
「之前我設想的工作都與公關或者品牌宣傳息息相關,與市場聯系並不大。但進入一線銷售可以讓我更了解市場運作,掌握消費者心理。這些經驗對未來進入品牌做管理有實際意義。」
對於如何找到這份工作,剛剛從倫敦東區韋斯特菲爾德店下班回家的Joey表示是自己「運氣好」。「畢業後,我想留在倫敦,與英國朋友閑聊時向她透露了這個想法。很湊巧,她不久前剛從優衣庫辭職,便將我推薦給了經理。我參加了面試和培訓,順利地留了下來。」
⑨ 大部門體制的外國經驗
研究國外大部門體制的情況和特點,有助於我們深化對大部門體制本質的把握和對其規律的認識,對中國探索實行大部門體制有啟示和借鑒作用。
從政府產生之時,就存在著依據對象進行分工管理的客觀要求。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要求公共權力在運行過程中必須有所分工,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也就是實行部門管理體制。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承擔的職責和功能不斷增加,機構數量也將不斷增多,進而出現政府部門管理中交叉、重疊、真空領域不斷增加,產生矛盾和問題。於是,大部門體制應運而生。這就是將政府相關或者相近的職能部門加以整合,加大橫向覆蓋的范圍,將類似的職能盡量集中在一個大的部門中,把原來的部門改編為內設司局或具有一定獨立地位的機構。大部結構通過擴大部門職能或者整合相關部門,把本來是部門和部門之間的關系變為部門內部的關系,這就減少了行政協調成本。因此,大部門體制逐步成為部分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在組織中央政府時的一種選擇。這些國家內閣組成部門一般在11~18個之間,較為精幹,其原因除了政府管得少,實行大部門體制是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聯邦政府在2003年前,內閣長期保持14個組成部門。英國是發達國家中較早實行大部門體制的國家。部門數量維持在18個左右。法國自第五共和國以來,平均每屆政府的部的數量增加到20個左右。隨後開始整合各部門,每屆政府基本穩定在15個部左右。德國聯邦政府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一些部門進行了跨度較大的整合,形成了大交通、大農業、大保障和大環保的部門模式。日本政府在2002年將原來的1府22省(廳)合並為1府12省(廳)。
處於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阿根廷、印度、印尼、埃及、巴西和南非等國家,中央政府組成部門的機構數量相對較多。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有俄羅斯和阿根廷,其他幾個國家中央政府組成部門都在20個以上,印度最多,超過40個。在俄羅斯,聯邦政府現有17個部,代表性的大部門有衛生與社會發展部、交通部等,前者統籌負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項政府職能,後者則全面負責陸、海、空交通運輸以及國土測繪與制圖等政策和管理。阿根廷政府中最典型的大部門為經濟與生產部和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事務部,經濟與生產部主管國內外經濟事務,涉及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
據統計,在各國行政部門中,有三分之一的部門名稱(包括職能)相同,另有三分之一的部門名稱內容接近。這說明各國政府管理的主要職能基本類似,只要是處於同一社會發展階段的國家,就具備了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條件。 大部門體製作為政府組織形態變革的重要舉措,涉及面廣,各國在推行過程中都十分慎重,採取了很多辦法來推動改革,以充分發揮大部門體制對改進政府管理的積極作用。
多措並舉 合力推進
大部門體制改革是對政府機構的重新組合,需要採取各種方法互相配合。日本政府為了順利推行行政改革,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中央省廳等改革基本法》、《總定員法》、《省廳改革關聯法》、《獨立行政法人個別法》等法律;成立行政改革推進協議會、行政改革推進本部、行政改革推進事務局等專門的機構;擴大民主參與,多次組織專家進行反復論證、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大部門體制的改革方案最終付諸實施。
配套改革 體制支撐
為了推行大部門體制,各國進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主要有:設置各種執行機構,大部具有功能綜合性、設置穩定性的優點,直屬機構具有運作靈活性的優點,可以呼應社會變遷對政府職能的新要求,與大部相配套。如英國大約有150個執行機構,日本大約有100個獨立行政法人;加強對大部門的監督,有些國家為此進行了一些制度設計,特別是強調議會的制衡作用,如美國農業部的很多工作就要接受國會農業委員會密切監督。
加強協調 注重整合
隨著部門數量的減少和職能的擴大,各個大部具有較為獨立、完整的行政資源和權力系統,容易造成各個大部之間的協調難題,從而影響政府政策的整體性。在促進部門之間協調方面,各國採取的辦法有:通過減少副首相等副職數量、提高部 分部長的地位來實現;通過總統和總理完成部門間的協調;通過成立專門委員會或部際聯席會議進行協調。
強調技術 注重細節
各國在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中,比較重視具體的操作方法,確保改革成功。首先是在選擇什麼樣的部門建立大部門體制,發達國家的經驗是在協調任務重和政策性強的部門實施。比如英國的貿易與工業部,澳大利亞的教育、就業和工作場所關系部就屬此類。其次,在大部領導成員的選配方面,很多國家政府首腦也是頗費思量的,正職往往選擇通才,而副職則以專家居多。再次,統籌部門關系,注重強勢部門和弱勢部門的權力平衡、內部資源分配和人員配置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