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劇情電影
A. 影單推薦|這些小眾台灣電影,值得一看再看
《艋舺》(Monga):這部電影講述了台北市舊城區的黑幫文化和少年成長的故事,劇情緊湊、情感真實,展現了台灣社會的一面。
《刺青》(The Wall):這是一部心理懸疑片,描述了一位刺青師傅與一個神秘女子之間的互動和故事的發展,充滿了神秘和意外。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這部根據作家九把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電影,講述了一群高中生之間的友情、愛情和成長。
《心迷宮》(The Road to Mandalay):這是一部探討移民問題的電影,講述了兩位緬甸移民在台北的生活和經歷,揭示了現實社會中的邊緣人群的困境和掙扎。
《推拿》(Touch of the Light):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了一位視障青年和一位熱愛音樂的女孩之間的溫暖故事,展現了堅持追求夢想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這些電影具有不同的風格和主題,透露出台灣電影獨特的藝術和人文關懷。雖然它們可能沒有廣泛的知名度,但卻有著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價值。
B. 小眾台灣電影 亞洲式親情拉扯
小眾台灣電影 亞洲式親情拉扯
片名:《美國女孩》
演員:林嘉欣 方郁婷 曾寶儀
特地花了時間,找了這部電影來看。
看完後,還是找到了很多共情。
影片在講述亞洲式的家庭關系裡,還是很有細膩角度的。
作為女兒、作為母親、作為父親
作為一家人,彼此之間織著的那張網。
非常像蜘蛛網
在外界的壓力下,顯得脆弱
又因自身的拉扯,其實無比堅硬,並且總能重新再編織上。
電影里大女兒的角色,我覺得最能引起作為子女的觀眾的觸動。彷彿成長過程中都曾有過那個和周圍處處為敵的時候,無力的卻渾身是刺,又偏偏只能刺向最親的家人。
好幾個場景令我感動,一個是芳儀與媽媽和解後,躺在媽媽懷里,讓媽媽給她挖耳朵的情節;
還有父親帶著自行車回來送給芳儀的樣子;
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去吃美式冰淇淋的時候;
兩個女兒給爸爸染頭發的情節;
父親一個人躲去樓道大哭;
… …
電影的終止對我來說也是突然的,
它沒有交代很多,也沒有很直白。
就像生活里很多個令我「長大」的瞬間,
都不曾被特殊標記過,但我只是回憶起來就知道,
是這些故事的節點,讓我覺知成長。
是一部沒那麼驚艷,
但又有很多共鳴的細膩的電影。
它很溫柔又直接地講述著這一家人的事情。
上一代人的美國夢、文化沖突、非典、乳腺癌、成長……